[发明专利]一种含钛高炉渣碳化后直接粒化‑氯化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1218.3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温良英;王海鹏;鲁峰;李建龙;刘时青;魏晋;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2 | 分类号: | C01G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钛高炉渣碳化后直接粒化‑氯化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由筒状壳体和底座构成的反应炉,壳体上端收拢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锥端设有开口形成反应物出口;在壳体内沿中心设有竖向的转轴,转轴上端设有转杯,转杯上端面位于锥形结构内,转轴下端与电机连接以由电机驱动使转轴和转杯一起转动;在壳体上设有碳化渣加料管,碳化渣加料管伸入壳体内并位于转杯中心上部;在壳体上设有冷却机构以对壳体内腔进行冷却;在壳体下端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氯气入口,在底座上设有残渣出口。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高温碳化余热,降低热量损失的同时也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粒化过程基本不存在动力消耗和设备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钛高 炉渣 碳化 直接 氯化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含钛高炉渣碳化后直接粒化‑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基于一种含钛高炉渣碳化后直接粒化‑氯化的装置进行,所述含钛高炉渣碳化后直接粒化‑氯化的装置包括由筒状壳体和底座构成的反应炉,壳体上端收拢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锥端设有开口形成反应物出口;在壳体内沿中心设有竖向的转轴,转轴上端设有转杯,转杯上端面位于锥形结构内,转轴下端与电机连接以由电机驱动使转轴和转杯一起转动;在壳体上设有碳化渣加料管,碳化渣加料管伸入壳体内并位于转杯中心上部;在壳体上设有冷却机构以对壳体内腔进行冷却,以降到氯化反应温度;在壳体下端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氯气入口,在底座上设有残渣出口;在转杯内壁均匀设有若干旋向相同的用于引导碳化渣甩出的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的宽度为2mm~4mm;先使高温的液态碳化渣直接通过碳化渣加料管注入转杯中,在电机的驱动下,转轴带动转杯转动,液态碳化渣因离心力而从杯口甩出并形成液滴,液滴在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壳体内部温度作用下冷却凝固而粒化,粒化后的碳化渣因为重力下落,与从壳体底部通入并不断上升的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钛由壳体顶部排出,未反应的残渣通过底部残渣出口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5121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