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单粒子翻转的高速可置位和复位的扫描结构D触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4892.2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97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郭阳;向文超;陈建军;池雅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3562 | 分类号: | H03K3/3562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陆平静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高速可置位和复位的扫描结构D触发器,包括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扫描控制缓冲电路、复位缓冲电路、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和输出缓冲电路,六个输入端:时钟信号输入端CK、数据信号输入端D、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SE、扫描数据输入端SI、置位信号输入端SN和复位信号输入端RN;两个输出端:Q和QN,Q和QN输出一对相反的数据信号。与传统的主从型触发器相比,本发明借助时钟脉冲产生电路省去了一级锁存器,使得从输入到输出的时间减少,可以减少触发器的建立时间,给关键路径提供了时序余量,消除了大部分的时序违反问题,达到优化关键路径上时序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翻转 高速 可置位 复位 扫描 结构 触发器 | ||
【主权项】:
1.抗单粒子翻转的高速可置位和复位的扫描结构D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扫描控制缓冲电路、复位缓冲电路、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和输出缓冲电路;六个输入端:CK即时钟信号输入端、D即数据信号输入端、SE即扫描控制信号输入端、SI即扫描数据输入端、SN即置位信号输入端和RN即复位信号输入端;两个输出端:Q和QN,Q和QN输出一对相反的数据信号;记第i PMOS管的栅极为Pgi,漏极为Pdi,源极为Psi;记第i NMOS管的栅极为Ngi,漏极为Ndi,源极为Nsi,i为整数,1≤i≤40;时钟脉冲产生电路与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相连;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入端为CK,输出端为C、CN;时钟脉冲产生电路由十一个PMOS管即第二十五PMOS管至第三十五PMOS管,和十一个NMOS管即第二十五NMOS管至第三十五NMOS管组成,所有PMOS管的衬底连接电源VDD,所有NMOS管的衬底接地VSS;第二十五PMOS管的栅极Pg25连接CK,漏极Pd25连接第二十五NMOS管的漏极Nd25、第二十六PMOS管的栅极Pg26、第二十六NMOS管的栅极Ng26,源极Ps25连接电源VDD;第二十五NMOS管的栅极Ng25连接CK,漏极Nd25连接第二十五PMOS的漏极Pd25、第二十六PMOS管的栅极Pg26、第二十六NMOS管的栅极Ng26,源极Ns25接地VSS;第二十六PMOS管的栅极Pg26连接Pd25、Nd25、Ng26,漏极Pd26连接第二十六NMOS管的漏极Nd26、第二十七PMOS管的栅极Pg27、第二十七NMOS管的栅极Ng27,源极Ps26连接电源VDD;第二十六NMOS管的栅极Ng26连接Pd25、Nd25、Pg26,漏极Nd26连接Pd26、第二十七PMOS管的栅极Pg27、第二十七NMOS管的栅极Ng27,源极Ns26接地VSS;第二十七PMOS管的栅极Pg27连接Pd26、Nd26、Ng27,漏极Pd27连接第二十七NMOS管的漏极Nd27、第二十八PMOS管的栅极Pg28、第二十八NMOS管的栅极Ng28,源极Ps27连接电源VDD;第二十七NMOS管的栅极Ng27连接Pd26、Nd26、Pg27,漏极Nd27连接Pd27、第二十八PMOS管的栅极Pg28、第二十八NMOS管的栅极Ng28,源极Ns27接地VSS;第二十八PMOS管的栅极Pg28连接Pd27、Nd27、Ng28,漏极Pd28连接第二十八NMOS管的漏极Nd28、第二十九PMOS管的栅极Pg29、第二十九NMOS管的栅极Ng29,源极Ps28连接电源VDD;第二十八NMOS管的栅极Ng28连接Pd27、Nd27、Pg28,漏极Nd28连接Pd28、第二十九PMOS管的栅极Pg29、第二十九NMOS管的栅极Ng29,源极Ns28接地VSS;第二十九PMOS管的栅极Pg29连接Pd28、Nd28、Ng29,漏极Pd29连接第二十九NMOS管的漏极Nd29、第三十PMOS管的栅极Pg30、第三十NMOS管的栅极Ng30,源极Ps29连接电源VDD;第二十九NMOS管的栅极Ng29连接Pd28、Nd28、Pg29,漏极Nd29连接Pd29、第三十PMOS管的栅极Pg30、第三十NMOS管的栅极Ng30,源极Ns29接地VSS;第三十PMOS管的栅极Pg30连接Pd29、Nd29、Ng30,漏极Pd30连接第三十NMOS管的漏极Nd30、第三十一PMOS管的栅极Pg31、第三十一NMOS管的栅极Ng31,源极Ps30连接电源VDD;第三十NMOS管的栅极Ng30连接Pd29、Nd29、Pg30,漏极Nd30连接Pd30、第三十一PMOS管的栅极Pg31、第三十一NMOS管的栅极Ng31,源极Ns30接地VSS;第三十一PMOS管的栅极Pg31连接Pd30、Nd30、Ng31,漏极Pd31连接第三十一NMOS管的漏极Nd31、第三十二PMOS管的栅极Pg32、第三十二NMOS管的栅极Ng32,源极Ps31连接电源VDD;第三十一NMOS管的栅极Ng31连接Pd30、Nd30、Pg31,漏极Nd31连接第三十一PMOS管的漏极Pd31、第三十二PMOS管的栅极Pg32、第三十二NMOS管的栅极Ng32,源极Ns31接地VSS;第三十二PMOS管的栅极Pg32连接Pd31、Nd31、Ng32,漏极Pd32连接第三十三PMOS管的漏极Pd33、第三十三NMOS管的漏极Nd33、第三十四PMOS管的源极Pg34、第三十四NMOS管的源极Pg34,源极Ps32连接电源VDD;第三十二NMOS管的栅极Ng32连接Pd31、Nd31、Pg32,漏极Nd32连接第三十三NMOS管的源极Ns33,源极Ns32接地VSS;第三十三PMOS管的栅极Pg33连接CK,漏极Pd33连接第三十三NMOS管的漏极Nd33、第三十四PMOS管的源极Pg34、第三十四NMOS管的源极Pg34,源极Ps33连接电源VDD;第三十三NMOS管的栅极Ng33连接CK,漏极Nd33连接Pd32、Pd33、第三十四PMOS管的源极Pg34、第三十四NMOS管的源极Pg34,源极Ns33连接第三十二NMOS管的漏极Nd32;第三十四PMOS管的栅极Pg34连接第三十二PMOS管的漏极Pd32、第三十三PMOS管的漏极Pd33、第三十三NMOS管的漏极Nd33,漏极Pd34连接第三十四NMOS管的漏极Nd34、第三十五PMOS管的源极Pg35、第三十五NMOS管的源极Pg35,并作为时钟电路的一个输出端CN,源极Ps34连接电源VDD;第三十四NMOS管的栅极Ng34连接第三十二PMOS管的漏极Pd32、第三十三PMOS管的漏极Pd33、第三十三NMOS管的漏极Nd33,漏极Nd34连接Pd34、第三十五PMOS管的源极Pg35、第三十五NMOS管的源极Pg35,源极Ns34接地VSS;第三十五PMOS管的栅极Pg35连接第三十四PMOS管的漏极Pd34、第三十四NMOS管的漏极Pd34,漏极Pd35连接第三十五NMOS管的漏极Nd35,并作为时钟电路的一个输出端C,源极Ps35连接电源VDD;第三十五NMOS管的栅极Ng35连接第三十四PMOS管的漏极Pd34、第三十四NMOS管的漏极Pd34,漏极Nd35连接Pd35,源极Ns35接地VSS;扫描控制缓冲电路与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相连;扫描控制缓冲电路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输入端为SE,输出端为SEN,SEN为与SE相反的扫描控制信号;扫描控制缓冲电路由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组成;第三PMOS管的衬底和源极Ps3均连接电源VDD,第三NMOS管的衬底和源极Ns3均接地VSS;第三PMOS管的栅极Pg3连接SE,漏极Pd3连接第三NMOS管的漏极Nd3,并作为扫描控制电路的输出端SEN;第三NMOS管的栅极Ng3连接SE,漏极Nd3连接Pd3;复位缓冲电路与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相连;复位缓冲电路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输入端为RN,输出端为复位信号R;复位缓冲电路为一个一级反相器,由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组成,第二PMOS管的栅极Pg2连接RN,漏极Pd2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Nd2并作为复位缓冲电路的输出R,源极Ps2连接电源VDD;第二NMOS管栅极Ng2连接RN,漏极Nd2连接Pd2,源极Ns2接地VSS;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为冗余加固的锁存器,与扫描控制缓冲电路、脉冲时钟产生电路、复位缓冲电路和输出缓冲电路连接;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有八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八个输入端为D、C、CN、SE、SEN、SI、SN、R,两个输出端为M1和M1R;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由二十个PMOS管即第四PMOS管至第二十三PMOS管,和二十个NMOS管即第四NMOS管至第二十三NMOS管组成,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衬底连接电源VDD,所有NMOS管的衬底接地VSS;第四PMOS管的栅极Pg4连接SI,漏极Pd4连接第五PMOS管的源极Ps5,源极Ps4连接电源VDD;第五PMOS管的栅极Pg5连接SEN,漏极Pd5连接第八PMOS管的源极Ps8、第七PMOS管的漏极Pd7,源极Ps5连接Pd4;第六PMOS管的栅极Pg6连接SE,漏极Pd6连接第七PMOS管的源极Ps7,源极Ps6连接电源VDD;第七PMOS管的栅极Pg7连接D,漏极Pd7连接Ps8、Pd5,源极Ps7连接Pd6;第八PMOS管的栅极Pg8连接C,漏极Pd8连接第四NMOS管的漏极Nd4、第十五PMOS管的栅极Pg15、第十七NMOS管的栅极Ng17、第二十二NMOS管的漏极Nd22、第二十三PMOS管的漏极Pd23,源极Ps8连接Pd5;第九PMOS管的栅极Pg9连接SI,漏极Pd9连接第十PMOS管的源极Ps10,源极Ps9连接电源VDD;第十PMOS管的栅极Pg10连接SEN,漏极Pd10连接第十三PMOS管的源极Ps13、第十二PMOS管的漏极Pd12,源极Ps10连接Pd9;第十一PMOS管的栅极Pg11连接SE,漏极Pd11连接第十二PMOS管的源极Ps12,源极Ps11连接电源VDD;第十二PMOS管的栅极Pg12连接D,漏极Pd12连接Ps13、Pd10,源极Ps12连接Pd11;第十三PMOS管的栅极Pg13连接C,漏极Pd13连接第九NMOS管的漏极Nd9、Pd21、Nd20、Ng14、Pg18,源极Ps13连接Pd10、Pd12;第十四PMOS管的栅极Pg14连接R,漏极Pd14连接第十五PMOS管的源极Ps15,源极Ps14连接电源VDD;第十五PMOS管的栅极Pg15连接Pd8、Nd4、Ng17、Nd22、Pd23,漏极Pd15连接第十四NMOS管的漏极Nd14、Pd16、Nd15、Ng21、Pg22,并作为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的输出端M1,源极Ps15连接Pd14;第十六PMOS管的栅极Pg16连接SN,漏极Pd16连接Pd15、Nd14、Nd15、Ng21、Pg22,源极Ps16连接电源VDD;第十七PMOS管的栅极Pg17连接R,漏极Pd17连接第十八PMOS管的源极Ps18,源极Ps17连接电源VDD;第十八PMOS管的栅极Pg18连接Pd13、Nd9、Pd21、Nd20、Ng14,漏极Pd18连接第十七NMOS管的漏极Nd17、Pd19、Nd18、Pg20、Ng23,并作为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的另一个输出端M1R,源极Ps18连接Pd17;第十九PMOS管的栅极Pg19连接SN,漏极Pd19连接Pd18、Nd17、Nd18、Pg20、Ng23,源极Ps19连接电源VDD;第二十PMOS管的栅极Pg20连接Pd18、Nd17、Pg19、Nd18、Ng23,漏极Pd20连接第二十一PMOS管的源极Ps21,源极Ps20连接电源VDD;第二十一PMOS管的栅极Pg21连接CN,漏极Pd21连接第二十NMOS管的漏极Nd20、Pd13、Nd9、Ng14、Pg18,源极Ps21连接Pd20;第二十二PMOS管的栅极Pg22连接Pd15、Pd16、Nd14、Nd15、Ng21,漏极Pd22连接第二十三PMOS管的源极Ps23,源极Ps22连接电源VDD;第二十三PMOS管的栅极Pg23连接CN,漏极Pd23连接第二十二NMOS管的漏极Nd22、Pd8、Nd4、Pd15、Ng17,源极Ps23连接Pd22;第四NMOS管的栅极Ng4连接CN,漏极Nd4连接Pd8、Pg15、Ng17、Nd22、Pd23,源极Ns4连接第五NMOS管的漏极Nd5、第七NMOS管的漏极Nd7;第五NMOS管的栅极Ng5连接SE,漏极Nd5连接Ns4、Nd7,源极Ns5连接第六NMOS管的漏极Nd6;第六NMOS管的栅极Ng6连接SI,漏极Nd6连接Ns5,源极Ns6接地VSS;第七NMOS管的栅极Ng7连接D,漏极Nd7连接Ns4、Nd5,源极Ns7连接第八NMOS管的漏极Nd8;第八NMOS管的栅极Ng8连接SEN,漏极Nd8连接Ns7,源极Ns8接地VSS;第九NMOS管的栅极Ng9连接CN,漏极Nd9连接Pd13、Pd21、Nd20、Ng14、Pg18,源极Ns9连接第十NMOS管的漏极Nd10、第十二NMOS管的漏极Nd12;第十NMOS管的栅极Ng10连接SE,漏极Nd10连接Ns9、Nd12,源极Ns10连接第十一NMOS管的漏极Nd11;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Ng11连接SI,漏极Nd11连接Ns10,源极Ns11接地VSS;第十二NMOS管的栅极Ng12连接D,漏极Nd12连接Ns9、Nd10,源极Ns12连接第十三NMOS管的漏极Nd13;第十三NMOS管的栅极Ng13连接SEN,漏极Nd13连接Ns12,源极Ns13接地VSS;第十四NMOS管的栅极Ng14连接Pd13、Nd9、Pd21、Nd20、Pg18,漏极Nd14连接Pd15、Pd16、Nd15、Ng21、Pg22,源极Ns14连接第十六NMOS管的漏极Nd16、第十五NMOS管的源极Ns15;第十五NMOS管的栅极Ng15连接R,漏极Nd15连接Pd15、Pd16、Nd14、Ng21、Pg22,源极Ns15连接Nd16、Ns14;第十六NMOS管的栅极Pg16连接SN,漏极Nd16连接Ns14、Ns15,源极Ns16接地VSS;第十七NMOS管的栅极Ng17连接Pd8、Nd4、Pg15、Nd22、Pd23,漏极Nd17连接Pd18、Pd19、Nd18、Pg20、Ng23,源极Ns17连接第十九NMOS管的漏极Nd19、第十八NMOS管的源极Ns18;第十八NMOS管的栅极Ng18连接R,漏极Nd18连接Pd18、Nd17、Pd19、Pg20、Ng23,源极Ns18连接Ns17、Nd19;第十九NMOS管的栅极Ng19连接SN,漏极Nd19连接Ns17、Ns18,源极Ns19接地VSS;第二十NMOS管的栅极Ng20连接C,漏极Nd20连接Pd21、Pd13、Nd9、Ng14、Pg18,源极Ns20连接第二十一NMOS管的漏极Nd21;第二十一NMOS管的栅极Ng21连接Pd15,漏极Nd21连接Ns20、Pd15、Nd14、Pd16、Nd15、Pg22,源极Ns21接地VSS;第二十二NMOS管的栅极Ng22连接C,漏极Nd22连接Pd23、Pd8、Nd4、Pd15、Ng17,源极Ns22连接第二十三NMOS管的漏极Nd23;第二十三NMOS管的栅极Ng23连接Pd18、Nd17、Pd19、Nd18、Pg20,漏极Nd23连接Ns22,源极Ns23接地VSS;输出缓冲电路与加固双互锁型锁存器相连;输出缓冲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数据信号M1、M1R,两个输出端为QN、Q;输出缓冲电路由三个PMOS管即三十八PMOS管、三十九PMOS管、第四十PMOS管,和三个NMOS管即三十八NMOS管、三十九NMOS管、第四十NMOS管组成,输出缓冲电路中所有PMOS管的衬底连接电源VDD,所有NMOS管的衬底接地VSS;第三十八PMOS管的栅极Pg38连接M1、第三十九NMOS管的栅极Pg39,漏极Pd38连接第三十八NMOS管的漏极Nd38、Pg40、Ng40,源极Ps38连接电源VDD;第三十九PMOS管的栅极Pg39连接M1R、Ng38,漏极Pd39连接第三十九NMOS管的漏极Nd39,并作为缓冲电路的一个输出QN,源极Ps39连接电源VDD;第四十PMOS管的栅极Pg40连接Pd38、Nd38,漏极Pd40连接第四十NMOS管的漏极Nd40,并作为缓冲电路的一个输出Q,源极Ps40连接电源VDD;第三十八NMOS管的栅极Ng38连接M1R、Pg39,漏极Nd38连接Pd38、Pg40、Ng40,源极Ns38接地VSS;第三十九NMOS管的栅极Ng39连接M1、Pg38,漏极Nd39连接Pd39,源极Ns39接地VSS;第四十NMOS管的栅极Ng40连接Pd38、Nd38、Pg40,漏极Nd40连接Pd40,源极Ns40接地VS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9489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D触发器
- 下一篇:多位触发器和扫描链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