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逆作法柱身后浇注预压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5190.X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9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郎正则;郑胜春;黄万里;傅伟俊;卞安亮;倪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G13/02;E04G21/08;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5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地下室逆作法柱身后浇注预压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它先完成一层梁板施工,再施工地下室负一层梁板,最后施工连接负一层梁板与一层梁板的负一层柱身,其施工工艺如下浇筑孔留置、柱头与柱身施工缝处理、柱身模板支设、对拉螺杆拧紧预压、柱身混凝土浇筑、拆模及养护及剔除柱头喇叭口。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大大方便了浇捣的施工操作,使得混凝土能直接从一层顶板上输送到地下室负一层柱,在运输的同时直接开始浇捣作业,省时省力,避免了混凝土先用塔吊吊到负一层梁板上,大大提高了柱身浇捣的施工速度,节约了施工工期,具有很强的推广作用,适用于采用地下室逆作法二次浇捣柱身的工程。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作法 柱身 浇注 预压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地下室逆作法柱身后浇注预压施工方法,先完成一层梁板施工,再施工地下室负一层梁板,最后施工连接负一层梁板与一层梁板的负一层柱身,其施工工艺如下:浇筑孔留置、柱头与柱身施工缝处理、柱身模板支设、对拉螺杆拧紧预压、柱身混凝土浇筑、拆模及养护及剔除柱头喇叭口,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浇筑孔留置:按设计要求浇筑梁板及柱头,为了后期柱身混凝土浇筑,柱头及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框架柱位置四角板上预埋PVC套管作为预留浇筑孔;2)柱头与柱身施工缝处理:柱顶面凿毛,柱底面混凝土剔凿向上凹起的锅底状孔,同时在混凝土浇捣前30min向模板内浇少量清水,将模板、格构柱及钢筋充分润湿,浇筑混凝土前,在柱底面处先铺设一层石子砂浆;3)柱身模板支设:在步骤1)浇好的柱头下部安装漏斗压注入口,漏斗压注入口由两个漏斗倾斜板分别固定在浇柱身砼的模板上部得到,漏斗压注入口底部位于柱头底面往下300mm处,漏斗压注入口顶部位于柱头底面往上200mm;4)对拉螺杆拧紧预压:在步骤3)安装的漏斗倾斜板上设置对拉螺杆,拧紧对拉螺杆,利用对拉螺杆在砼初凝前预压,使砼向上顶力,使后浇筑混凝土与上部柱头接缝处有效密实;5)柱身混凝土浇捣:浇捣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70‑200mm,混凝土分段浇筑,混凝土第一次的浇筑高度不超过600mm,且在每个浇筑高度内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进行下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至离柱头下表面280‑320mm时停止浇筑,间歇1 h,以使混凝土自身沉降,混凝土初凝前再继续浇筑剩余部位混凝土;由于漏斗口上部比柱头底面高出200mm,利用混凝土自重及内外压力平衡的原理,将新旧混凝土交接处振捣密实,减少交接缝的产生;6)拆模及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N每平方毫米时再拆除模板,并保证拆模过程中柱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接缝处采用胶带密封;7)剔除柱头喇叭口: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人工剔除柱头漏斗口多余混凝土,并与柱表面初步平整,然后用斧子按剁斧石工艺进行混凝土表面精细凿平,最后将柱子四个阳角用角磨机磨成方正的阳角,施工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519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拆装螺丝的机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