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健康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7700.3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移斌;艾晓辉;胥宁;刘永涛;董靖;杨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37;A23K10/22;A23K10/16;A23K10/14;A23K20/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冯年群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健康养殖方法:(1)养殖池选择;(2)养殖池修整;(3)养殖池消毒和预处理;(4)鱼苗驯养:选取体表健康、摄食正常,体重120±5g的斑点叉尾鮰作为鱼苗,置于网箱中喂食斑点叉尾鮰专用免疫增强饵料,驯化30‑45天,直至适应投喂的饵料;(5)鱼苗放养:将步骤(4)驯化好的斑点叉尾鮰鱼苗放养至步骤(3)处理过的养殖池内,放养密度2.2‑2.5万尾/亩;(6)养殖管理:溶解氧7.5mg/L以上,每天机械增氧2‑3次,每次2‑3小时,pH值保持在7.5‑8.0,按鱼体重量的5‑8%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免疫增强饵料,每个月养殖池池水置换1/3;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养殖密度高,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较现有技术的缩短15‑20%,疾病发生率达到降低,经济效益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斑点 叉尾鮰 健康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池选择;(2)养殖池修整;(3)养殖池消毒和预处理;(4)鱼苗驯养:选取体表健康、摄食正常,体重120±5g的斑点叉尾鮰作为鱼苗,置于网箱中喂食斑点叉尾鮰专用免疫增强饵料,驯化30‑45天,直至适应投喂的饵料;(5)鱼苗放养:将步骤(4)驯化好的斑点叉尾鮰鱼苗放养至步骤(3)处理过的养殖池内,放养密度2.2‑2.5万尾/亩;(6)养殖管理:溶解氧7.5mg/L以上,每天机械增氧2‑3次,每次2‑3小时,pH值保持在7.5‑8.0,按鱼体重量的5‑8%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免疫增强饵料,每个月养殖池池水置换1/3,每3个月完成养殖池池水全部置换一次;步骤(4)和步骤(6)中所述的斑点叉尾鮰专用免疫增强饵料由80‑85重量份的基础料、5‑10重量份的保健料和5‑10重量份的变性淀粉混合加工而成;所述基础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花生粕20‑30份,玉米粕20‑30份,豆粕10‑20份,米糠粕5‑10份,鱼粉30‑50份,虾粉5‑10份,肉骨粉2‑5份,富锌酵母抽提物3‑5份,核酸酵母抽提物3‑4份,富铁酵母提取物3‑5份,葡聚糖5‑6份,虾青素1‑2份,芽孢杆菌1‑1.5份,大豆卵磷脂2‑4份,复合维生素0.8‑1.2份,复合矿物盐1‑1.5份;所述基础料按如下步骤加工而成:(1)将花生粕、玉米粕、豆粕和米糠粕按比例混合粉碎,加入适量水调成质量分数20‑30%的浆料,调pH值至7.5‑9.0,温度50‑60℃,加入适量碱性蛋白酶搅拌均匀酶解2‑3小时,然后分离获得上清液;(2)将步骤(1)的上清液调pH值至5.0‑6.0,加入适量酸性蛋白酶,于50‑55℃酶解反应1‑2小时,反应完毕后升温至80‑90℃灭酶10‑1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3)向步骤(2)的酶解液中加入配方量的鱼粉、虾粉、肉骨粉、富锌酵母抽提物、核酸酵母抽提物、富铁酵母提取物、葡聚糖、虾青素、大豆卵磷脂,混合均匀,然后喷雾干燥获得干粉;(4)将步骤(3)的干粉与配方量的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盐和芽孢杆菌混合均匀,获得基础料;所述保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材加工而成:枸杞10‑15份,黄芪5‑10份,当归5‑8份,玉竹5‑8份,葛根4‑6份,山七5‑10份,甘草6‑8份,首乌藤6‑10份,蒲公英4‑6份,茶叶粉10‑15份,芦根10‑15份,生芍药6‑8份;所述保健料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配方量的枸杞、葛根、山七、生芍药混合均匀,于100‑120℃烘焙1‑3小时至充分干燥并提香,然后采用超细粉碎机粉碎获得粉末;(2)将配方量的黄芪、当归、玉竹、甘草、首乌藤、蒲公英、茶叶粉和芦根粉碎混合均匀,经过煎煮、过滤、浓缩获得含水率30‑40%的浸膏;(3)将步骤(1)的粉末和步骤(2)的浸膏混合均匀,然后喷雾干燥获得保健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5770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养鱼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鲤鱼小面积家庭养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