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5057.0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来洲;杨育林;韩康达;张英莉;左镇;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K13/06;C08K9/04;C08K9/02;C08K3/04;C08K3/22;C08F259/08;C08F220/06;B29C43/58;C08J7/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首先制备了纳米石墨烯,并对其进行氨基化处理,然后将聚四氟乙烯粉末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后接枝丙烯酸,之后应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最后制得了制备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所用的混合粉末,并对混合粉末进行冷模压成型和系列热处理,制备了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应用本发明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机械强度大、热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其可应广泛用于化工、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锰 石墨 聚四氟乙烯 耐磨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①所用化学原料: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硫酸锰、高锰酸钾、石墨超细粉末、质量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质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胺,石墨粉末的粒径为30μm;其用量有如下质量比例关系:浓硫酸:硫酸锰:高锰酸钾:石墨粉末:过氧化氢:水合肼:氨水: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胺=80~90:1~2:7~11:2~4:20~30:2~5:6~9:500~800:3~6;②石墨烯粉末的制备:a、将浓硫酸加入到容器中,采用冰水浴冷却使其温度保持在0~5℃之间;然后加入石墨粉末,采用冰水浴控制容器内混合溶液温度不高于5℃,磁力搅拌混合溶液90min,使其混合均匀;之后再将质量分数为82~86%的高锰酸钾固体粉末按等质量分为3份,在1h内将其分3批次缓慢地加入到混合溶液中,每批次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加入的时间为10~15min;最后,待3份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全部加入后,将容器置于低温恒温槽内,控制容器内混合溶液的温度为12~15℃,并搅拌混合溶液30min;b、将步骤a的容器从低温恒温槽中取出,应用数控恒温水浴锅控制容器内混合溶液的温度为27~33℃,此温度下混合溶液搅拌反应2h,得到颜色为褐色的悬浮浑浊液,然后采用滴液漏斗将去离子水缓慢滴入到褐色的悬浮浑浊液中,去离子水与悬浮浑浊液的体积比为1.9~2.0:1;待去离子水加入完毕,体系温度会骤然升高至90℃,将悬浮浑浊液在90℃温度下搅拌反应20~30min,之后向悬浮浑浊液中缓慢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此时得到溶液颜色为亮黄色的氧化石墨分散液;然后将氧化石墨分散液趁热过滤,用质量浓度为5%的稀盐酸溶液充分洗涤滤饼,再用去离子水将金黄色滤饼洗涤至中性并于80℃温度下烘干;c、将烘干后的氧化石墨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去离子水与氧化石墨粉的质量比为33~50:1,得到氧化石墨分散液;之后将氧化石墨分散液置于超声波处理器中进行超声波处理2h,超声波频率为40kHz,超声波水浴的温度为20~30℃;氧化石墨分散液超声波处理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和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机械搅拌45~60min,然后对所得悬浮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为4000rpm/min,离心时间为10min,并用去离子水将悬浮液洗涤至中性后置于冰箱中冷冻干燥12h,即得到凝胶态石墨烯;d、将干燥后的凝胶态石墨烯置于高能量球磨机中进行研磨,球磨机中的转速为1425rpm/min,研磨处理时间为10~15min;即得到平均粒径为0.5μm的石墨烯粉末;③石墨烯粉末的氨基化:将步骤②制得的石墨烯粉末分散至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并将混合溶液进行超声波处理60~120min,超声波频率为40kHz;然后加入乙二胺,在80℃下磁力搅拌12~18h;待混合溶液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混合溶液真空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最后在60℃下干燥10h,即得氨基化石墨烯;④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按硫酸锰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1‑2:20的比例,将硫酸锰固体粉末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在室温下磁力搅拌使硫酸锰固体粉末充分溶解,将步骤③制得的氨基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混合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溶液进行超声波处理30~60min,超声波频率为40kHz,超声波水浴的温度为20~30℃;然后在超声波处理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4~18%的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室温下搅拌使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全部溶解;将混合溶液转移到不锈钢反应釜中,拧紧不锈钢反应釜的密封盖并将其置于电炉中,控制电炉炉堂内的温度为150℃,使不锈钢反应釜中的混合溶液在此温度下水热反应24h后,关闭电炉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从电炉中取出不锈钢反应釜,打开不锈钢反应釜的密封盖,将反应釜内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4000rpm/min,离心时间为10min,并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所得到的沉淀物至中性;之后将洗涤后的沉淀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60℃下干燥处理12h后,取出沉淀物并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碎为超细粉末,即得到平均粒径为0.5μm的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2)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等离子体诱导接枝丙烯酸处理:采用HD‑1A等离子体处理仪对聚四氟乙烯粉末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将预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置于反应室内两电极间的载物台上,反应室一端与真空泵相连,另一端连接进气系统,启动真空泵使反应室内工作气压保持在5Pa左右,通入氩气5min,待反应室内气压稳定后,启动高频电源,在40V电压下处理60s,使其表面有C=C键生成,以利于后续聚合反应的进行;处理完毕后,先关闭射频电源,然后再关闭进气气路和真空泵,取出聚四氟乙烯粉末并在空气中放置15~30min;在通风橱内,将上述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粉末加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聚四氟乙烯粉末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8~9.5:100,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并在70℃下磁力搅拌,得到悬浮液;搅拌反应24~30h后对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机转速为4000rpm/min,离心时间为10min,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以去除聚四氟乙烯粉末表面上的丙烯酸单体,然后置于烘箱中在70℃下干燥12h,即得到丙烯酸接枝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3)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①所用原料:制备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所用原料为:步骤(1)中制得的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步骤(2)中制得的丙烯酸接枝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和无水乙醇;上述各原料用量有如下质量比例关系: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丙烯酸接枝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无水乙醇=5~20:80~95:240;②耐磨减摩复合材料制备所用的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混合粉末的制备:a、首先将步骤(1)制备的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粉末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并进行超声振荡60~90min,超声波频率为40kHz,超声波水浴的温度为25~35℃,使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的粉末在无水乙醇中均匀分散;b、将步骤(2)制得的丙烯酸接枝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加入到上述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粉末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120~150min,使丙烯酸接枝处理的聚四氟乙烯粉末与纳米α‑二氧化锰‑石墨烯粉末在乙醇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得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乙醇混合溶液;d、将制备的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乙醇混合溶液置干燥箱中,于100℃温度下干燥处理24h,即制得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混合粉末;③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成型处理:a、首先将步骤②制备的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混合粉末倒入冷模压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压制压力为30~45Mpa,压制时间为10~20min;待混合粉末压制处理后,将其从冷模压模具中取出,对其进行修整去除毛刺,使其光滑平整,制得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薄片;b、将上述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薄片置于温控电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将电炉温度自室温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75℃,并在375℃保温30min;然后将电炉温度由375℃降温到200℃,此降温过程所需时间为30min,电炉在200℃保温20~35min;最后关闭电炉电源,使其温度由200℃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电炉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热处理后的薄片取出,即得到α‑二氧化锰‑石墨烯‑聚四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5505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