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02946.4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三村均;大岩忠男;蔡惠良;柳本洋一;前田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那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62 | 分类号: | C02F1/62;C02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水处理方法,其能有效地提高原水中的砷的捕获效率,大幅抑制由添加剂引起的运行成本暴涨,并能大幅削减添加剂的废弃量。将含有超出环境基准值的砷的原水(G)投放到内部填充有颗粒状的载体(10)的处理槽(11)中,向处理槽(11)的原水(G)中添加酸性的铁溶液,以将该原水(G)的pH值调整为6.5~7.5,并以在原水中不能生成氢氧化铁的悬浊体的流速做处理。利用接触氧化反应,使调整了pH值的原水(G)中的溶解性亚铁离子在载体(10)的整个表面生成为氢氧化铁覆膜,使原水(G)中的砷吸附于氢氧化铁。此时,载体(10)表面的氢氧化铁覆膜构成催化剂,促进溶解性亚铁离子的接触氧化反应,用所形成的氢氧化铁切实地捕获砷。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将含有超出环境基准值的砷的原水投放到内部填充有颗粒状的载体的处理槽中;第2工序,向所述处理槽的原水中添加酸性或者碱性的溶液,以将通过所述第1工序投放到所述处理槽内部的原水的pH值调整为6.5~8.5,并以在原水中不能生成氢氧化铁的悬浊体的流速做处理;第3工序,使添加到或是存在于通过所述第2工序做了调整的原水中的溶解态的铁在所述载体的表面发生接触氧化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铁的覆膜,使所述原水中的砷吸附于所生成的氢氧化铁,或是与所生成的氢氧化铁形成络合物,从而捕获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那贺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那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0294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