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吡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4349.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立;李晓;骆海萍;卢耀斌;张仁铎;杨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吡啶废水的方法,涉及一种采用单室构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废水中吡啶的方法,属于环境应用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该方法使用单室构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在电极上富集高效降解吡啶的微生物群落,通过控制阴阳极材料用量,外加电压、阴阳极上微生物的量,易降解有机物与吡啶的浓度比例和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实现了废水中的吡啶完全降解。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电化学 系统 去除 吡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废水中吡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采用单室构型。(2)所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阴阳极均采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的阴阳极使用量控制在1∶1到1∶3之间,阴阳极间距控制在不大于3厘米;(3)对所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施加的外加电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产电微生物能够保持较高活性,产电微生物的量控制在:5‑20mg·生物蛋白/g·碳纤维;(4)所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易降解有机物与吡啶的处理浓度控制在5∶1~10∶1之间;(5)所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在降解吡啶过程中,根据外加电压控制其水力停留时间为8~12天。(6)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系统的外加电压控制在0.4‑1.2V。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3434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