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尾气的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69946.3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郑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衢州正邦有机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尾气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尾气通入原有冷凝器中进行一次冷凝,经一次冷凝后产生的液体通过第一回流管重新回流至反应釜中参与反应;然后把离开原有冷凝器的尾气经第一连接管通入至列管式冷凝器中进行二次冷凝,经二次冷凝后产生的液体通过第二回流管回流;接着把从列管式冷凝器中出来的尾气经第二连接管通入至盛有浓盐酸的搪玻璃吸收釜中;最后把从吸收釜离开的尾气经连接管依次通入至三个吸收塔中,喷淋循环形成盐酸回收。本发明采用列管式冷凝器、搪玻璃吸收釜和吸收塔混合搭配处理尾气,可以让一甲基三氯硅烷和低沸点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固体截留在釜内,防止堵塞管道和吸收塔。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三乙氧基 硅烷 反应 尾气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尾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反应产生的尾气通入原有冷凝器中进行一次冷凝,控制所述原有冷凝器的冷凝温度,经一次冷凝后产生的液体通过第一回流管重新回流至反应釜中参与反应;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底阀;(2)然后把离开所述原有冷凝器的尾气经第一连接管通入至列管式冷凝器中进行二次冷凝,在所述列管式冷凝器中连续滴加冰盐水,并以8~12m/s的速度连续通入尾气,使冰盐水沿着冷凝管流至所述列管式冷凝器的底部,并与冷凝后的液体一起经第二回流管流出,经二次冷凝后产生的液体通过第二回流管流至所述反应釜中;所述第二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底阀;所述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冷凝箱体,所述冷凝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盖和出气端盖,所述进气端盖和所述出气端盖内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气端盖和所述出气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匹配,所述冷凝箱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导气口和出液接口,所述出液接口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相匹配,所述冷凝箱体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倾斜设置有冷凝管;(3)接着把从所述列管式冷凝器中出来的尾气经第二连接管通入至盛有浓盐酸的搪玻璃吸收釜中,所述第二连接管插入至所述浓盐酸的液面以下30~60cm,并以100~150r/min的速度连续搅拌,直至反应尾气停止通入后停止搅拌,尾气通过与搪玻璃吸收釜中的浓盐酸充分接触后形成混合溶液,并经过出液管流出,同时产生的气体上升至搪玻璃吸收釜的顶部;(4)最后把从所述搪玻璃吸收釜离开的尾气经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和第五连接管依次通入至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和三级吸收塔,吸收塔内的循环液在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将循环液从上部喷淋而下,充分吸收进入塔内的氯化氢尾气,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循环液重新流入底部的循环液中,经过反复循环吸收,使尾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喷淋循环形成盐酸回收;所述一级吸收塔、所述二级吸收塔和所述三级吸收塔均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液,所述循环液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每层所述填料层的上方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塔体的底部侧面上设置有耐酸循环泵,所述耐酸循环泵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悬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衢州正邦有机硅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衢州正邦有机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6994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