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传导和热辐射效应叠加的级联式汽车尾气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7587.8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超;罗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热传导和热辐射效应叠加的级联式汽车尾气换热装置,属于汽车节能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催化净化器、一组换热单元、波纹管、副消声器、主消声器、一组级联管和第一、第二、第三排气管、排气尾管及换热装置输入、输出管,催化净化器、副消声器、主消声器及第一、第二、第三排气管的外表面套设换热单元,催化净化器、第一排气管、波纹管、第二排气管、副消声器、第三排气管、主消声器和排气尾管依次连接,相邻的两换热单元间通过级联管连通,换热装置输入管连接在主消声器外的换热单元上,换热装置输出管连接在催化净化器外的换热单元上。节约制造成本,提高热能回收率;以热辐射作用将热能二次传导给流体导热介质,进一步提高尾气热能的回收率。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装置 排气管 催化净化器 换热单元 主消声器 副消声器 热辐射效应 排气尾管 汽车尾气 波纹管 级联式 热传导 输出管 级联 叠加 流体导热介质 汽车节能装置 热辐射作用 热能回收率 外表面套 尾气热能 依次连接 制造成本 热单元 输入管 组换 回收率 传导 连通 节约 | ||
【主权项】:
一种热传导和热辐射效应叠加的级联式汽车尾气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催化净化器(1)、一组换热单元(2)、一波纹管(3)、一副消声器(4)、一主消声器(5)、一组级联管(6)和一第一排气管(7a)、一第二排气管(7b)、一第三排气管(7c)、一排气尾管(7d)以及一换热装置输入管(8a)和一换热装置输出管(8b),所述的催化净化器(1)、副消声器(4)、主消声器(5)以及第一排气管(7a)、第二排气管(7b)、第三排气管(7c)的外表面上以外包围的形式分别套设有一换热单元(2),而所述的催化净化器(1)、第一排气管(7a)、波纹管(3)、第二排气管(7b)、副消声器(4)、第三排气管(7c)、主消声器(5)和排气尾管(7d)分别依次连接,相邻的两换热单元(2)之间分别通过级联管(6)连通,所述的换热装置输入管(8a)连接在所述主消声器(5)外的换热单元(2)上,所述的换热装置输出管(8b)连接在所述催化净化器(1)外的换热单元(2)上;所述的换热单元(2)包括换热单元套管(21)、换热单元套筒(22)、换热单元输出口(23)和换热单元输入口(24),所述的换热单元套筒(22)以外包围的形式密封焊接在换热单元套管(21)上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换热单元内腔(25),所述的换热单元输出口(23)和换热单元输入口(24)分别与换热单元内腔(25)连通,所述的换热单元(2)各自通过换热单元套管(21)套设并固定在所述的催化净化器(1)、副消声器(4)、主消声器(5)以及第一排气管(7a)、第二排气管(7b)、第三排气管(7c)的外表面上;所述的换热单元套筒(22)的外表面还涂覆有一红外线涂料层(221),并且在该红外线涂料层(221)上包覆一铝板(222) ;所述的换热单元(2)通过与换热单元输入口(24)连接的换热装置输入管(8a)或级联管(6)将流体导热介质导入换热单元内腔(25)内,再通过与换热单元输出口(23)连接的换热装置输出管(8b)或级联管(6)导出,流体导热介质温度升高后,促使换热单元套筒(22)上的红外线涂料层(221)产生红外线,并通过铝板(222)将红外线反射回换热单元内腔(25),以热辐射作用将热能二次传导给流体导热介质,这样,换热单元(2)同时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使流体导热介质获取汽车尾气余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6758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升降式自动补油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汽油机机油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