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深度脱氮除磷和泥水重力分离的污水处理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4901.X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强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具深度脱氮除磷和泥水重力分离的污水处理方法与装置,其包括搅拌一池、搅拌二池、曝气/搅拌交替池、充氧池和泥水重力分离装置。其完成深度脱氮除磷的步骤如下:污水首先进入搅拌一池,完成水解与释磷过程;接着进入搅拌二池,完成反硝化脱氮;再进入曝气/搅拌交替区,完成硝化反应和吸附去磷;最后进入充氧池和泥水重力分离装置,进一步去除BOD、氨氮和总磷,并完成泥水重力分离。该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方法与装置,创造了双重厌氧‑缺氧‑好氧循环,既发挥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势,又彻底了解决了传统工艺消化液回流不完全和对有机质利用不充分的瓶颈,可将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率由50‑70%提高到90%或以上,处理常规市政污水时,出水总氮总磷可分别降低到3毫克/升和0.4毫克/升。 | ||
搜索关键词: | 泥水 深度脱氮 除磷 重力分离 重力分离装置 充氧池 曝气 污水 总磷 污水处理 反硝化脱氮 出水总氮 传统工艺 氮磷去除 市政污水 脱氮除磷 硝化反应 交替区 消化液 有机质 氨氮 好氧 水解 吸附 厌氧 去除 缺氧 瓶颈 | ||
【主权项】: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依次连通的搅拌一池(1)、搅拌二池(2)、曝气/搅拌交替池(3)、充氧池(4)和泥水重力分离装置组成的兼具深度脱氮除磷和泥水重力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所述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搅拌一池:污水与回流污泥通过连续流的方式进入搅拌一池,该池始终处于厌氧状态;使得污水中部分大分子有机质,经过厌氧发酵,变成小分子有机质;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将体内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并加以释放,并储存小分子有机质;S2、搅拌二池:搅拌二池中的污水与内循环的泥水混合;内循环的泥水中含有大量硝酸盐,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和亚硝酸还原成氮气,去除部分总氮;部分聚磷菌,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的受体,氧化内存储有机质,产生能量吸收污水中的磷;S3、曝气/搅拌交替池:曝气/搅拌交替池中交替进行曝气和搅拌,当交替池处于曝气阶段时,交替池处于好氧状态,氨氮被氧化成硝酸盐,BOD被氧化,聚磷菌吸收游离性磷酸盐,实现对氨氮、有机质、总磷的去除;当交替区处于搅拌阶段时,交替池一开始处于缺氧状态,反硝化菌以BOD作为电子供体,还原未回流的硝酸盐,去除总氮;当硝酸盐耗尽后,该池处于厌氧状态,聚磷菌吸收并储存小分子有机质;S4、充氧池:该池始终处于好氧状态,使得少量在曝气/搅拌交替池中累积的BOD、氨氮以及释放的磷在充氧池中去除;其中,所述搅拌一池的工作参数:水力停留时间在1±0.5小时,污泥回流比在0.5~1.0;所述搅拌二池的工作参数:水力停留时间在2±0.5小时,泥水内循环比在1.5~3.0;所述曝气/搅拌交替池的工作参数:水力停留时间在6~8小时,曝气与搅拌交替进行,每次进行曝气或搅拌的时间为0.5~2小时;当交替池处于曝气阶段时,溶解氧控制在1.0~2.0毫克/升;所述充氧池的工作参数: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2小时,溶解氧控制在1.0~2.0 毫克/升;所述搅拌一池(1)和搅拌二池(2)的底部连通,所述搅拌二池(2)通过设于池体上部的第二过水通道(26)与曝气/搅拌交替池(3)连通,所述搅拌一池(1)、搅拌二池(2)和曝气/搅拌交替池(3)均设有搅拌装置(9),所述曝气/搅拌交替池(3)还设有第一曝气装置(10)和使曝气/搅拌交替池(3)中的部分泥水回流至搅拌二池(2)的泥水内循环装置(8),所述曝气/搅拌交替池(3)通过设于池体上部的第三过水通道(27)与充氧池(4)连通,所述充氧池(4)包括第二曝气装置(20);泥水重力分离装置与充氧池(4)连通,所述泥水重力分离装置内设有使污泥回流至搅拌一池(1)的污泥回流装置(7);所述泥水重力分离装置包括膜组件(11)、清水池(5)和反冲洗装置;所述膜组件(11)置于充氧池(4)内;清水池(5)和反冲洗装置设于充氧池(4)外;所述膜组件(11)由一个以上的膜元件(12)组成,所述膜元件(12)包括设于所述膜元件(12)外表面的外粗孔微滤膜层(31),所述膜元件(12)通过集水通道(13)与所述清水池(5)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强,未经刘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6490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重力仪的找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馈电机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