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0659.7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顾文君;周海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1S5/16 | 分类号: | G01S5/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每个LED具有一个可编程的ID编码,各LED灯具有不同且唯一的发光功率变化形式,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可见数据光信号,以时分复用的形式将这些可编程的ID编码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光信号进行解析,并计算接收到的来自不同LED灯的功率;根据定位算法测算出接收端的初始三维坐标,并通过非线性拟合算法对初始三维坐标进行修正;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用于该方法的室内定位导航装置,LED的亮暗变化肉眼无法识别,故同时建立LED照明系统;该方法在个别LED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仍可为用户提供精度精确的定位服务,通过非线性拟合算法修正坐标,可保障厘米级的定位精确度。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ed 照明 室内 定位 导航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室内LED照明系统中的各LED灯进行编码,设置与各LED灯相对应的ID编码,ID编码由位置编码和识别码构成,其中位置编码为M位二进制字符串,位置编码与对应LED灯所在的三维空间坐标(xi,yi,zi)相对应,识别码为N位二进制字符串,识别码中“1”表示亮,对应的LED灯发射功率为P1,“0”表示暗,对应发射功率为P2,P1:P2=10:6~10:9,各ID编码的识别码中“0”的个数相同,i、N和M均为正整数;(2)将各LED灯的ID编码以时分复用的形式加载到LED灯发射的光信号中,形成数据光信号;(3)接收端接收各LED灯的数据光信号,根据公式①计算接收的数据光信号所对应LED灯的功率Pri,公式①为:
①其中,α为设定的接收端内部接收电路的矫正系数,Vi为接收端测得的对应LED灯的光电流转换电压,R是接收端内部接收电路的输出电阻,G是接收端内部接收电路的增益,
是设定的接收端的光电响应度;(4)计算接收的数据光信号所对应LED灯与接收端的估算垂直距离![]()
根据公式②计算接收的数据光信号所对应LED灯与接收端的估算空间距离
公式②为:![]()
②其中,m是LED灯的朗伯系数,ψ是LED灯入射光与探测器的角度,A是接收端光接收面的物理探测面积,A=5mm2~15mm2,Ts(ψ)是接收端的传播系数,Ts(ψ)=0~1,g(ψ)是接收端的电学增益,g(ψ)=1~10,Pt为设定的LED灯的发射功率,
为接收端的估算高度,![]()
(5)计算接收的数据光信号所对应LED灯与接收端的估算水平距离
计算公式为![]()
(6)进行初步位置估算:a、当接收端接收到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LED灯或4个以上LED灯的数据光信号时,选择接收的数据光信号功率强度最大的k个LED灯,k≥3,根据三角定位法计算初始三维坐标
初始三维坐标中
为步骤(4)中确定的接收端的估算高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
b、当接收端仅接收到3个共线的LED灯的数据光信号时,通过公式![]()
计算初始三维坐标
其中Xa和Ya为方程组①的解,Xb和Yb为方程组②的解,x2和y2分别为位于中间的LED灯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方程组①和方程组②分别为:![]()
①,![]()
②;c、当接收端仅接收到2个LED灯的数据光信号时,计算初始三维坐标![]()
其中
和
为方程组③的解,方程组③为:![]()
③;d、当接收端仅接收到1个LED灯的数据光信号时,则初始三维坐标![]()
其中xi和yi分别为该LED灯的横坐标和纵坐标;(7)对初始三维坐标
进行非线性拟合修正,得到修正坐标![]()
使用置信域方法对修正坐标(X,Y,Z)的坐标值进行修正迭代,直到非线性拟合算子
收敛,此时的修正坐标(X,Y,Z)即为定位坐标
非线性拟合算子
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f、g和h均为随机整数,l为迭代次数,△为设定的增量;(8)将定位坐标
发送至用户,配合对应的室内地图进行导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3065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