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页岩气压后单缝返排的实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16601.7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王科;阳明君;张建丰;罗红文;夏涛;张楠;王旦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页岩气压后单缝返排的实验装置及方法。该实验装置主要由泵组、装置主体、液压与温控装置、尾部监测及废液处理装置组成,装置主体主要是改进的岩心夹持器、特制岩心,并通过液压装置施加围压、温控装置加热液压油形成高温模拟地层环境;实验过程中,岩心夹持器上下侧面的位移计能检测裂缝位移的变化,并通过尾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出砂量及流体流速。本发明能模拟地层高温高压环境,在测量不同缝长、不同缝宽裂缝导流能力的前提下,测量裂缝压力降、出砂量、支撑剂嵌入程度、支撑剂回流及沉降规律,且本发明使用大理石人造岩心,相比用钢块模拟裂缝更接近地层真实环境。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页岩 气压 后单缝返排 实验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模拟页岩气压后单缝返排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流室腔(11)、液压油储存空腔(14)、温度控制窗口(7)、液压油进出及控制窗口(8)、位移计(6)、密封夹持杆(1)和(9);所述导流室腔由改造的岩心夹持器构成,导流室腔为环形结构,导流室腔(11)侧面包裹有橡胶圈(12),橡胶圈的最右端向内有一环形突出(13),且整个导流室腔(11)四周设有刻度(5),刻度(5)为长直线,延伸至夹持器两端外侧;导流室腔(11)非橡胶圈部分是内螺纹,依然标有刻度(5);导流室腔向外是液压油储存空腔(14),空腔内有电阻丝(10),空腔外壁有液压油进出及控制窗口(8)、温度控制窗口(7);穿过上下端空腔正中间部分各有一个与空腔隔绝的小圆柱形孔道(6),内端与导流室腔相通,用来安装位移接收器;导流室腔两端是活动的密封夹持杆(1)、(9),右端的出口端密封夹持杆(1)内部有导流孔(3)、温度监测孔(2)、压力监测孔(4),左端的入口端密封夹持杆(9)只有压力监测孔(4);两段夹持杆上都有长段外螺纹(1‑2)、(9‑2),内端面上都有环形橡胶圈(1‑33)、(9‑33),包裹端面外围;入口端密封夹持杆(9)有4圈阵列排布的导流孔,由内向外的4圈阵依次设有1个导流孔、6个导流孔、12个导流孔、18个导流孔,端面(9‑3)由外围到圆心呈阶梯状收缩,整个端面成凹形,且凹面底部距平面很小;出口端密封夹持杆(1)内侧端面(1‑3)有一条螺旋形导流槽(1‑32)向圆心收缩直至形成一个圆心导流孔(1‑31),导流槽每一级槽两端都有与外围环形橡胶圈平齐的隔挡(1‑34),整个端面也呈凹形,凹面底部距平面很小;导流室腔出口端装有尾部监测装置,尾部监测装置分为流量监测装置及出砂监测装置,流量监测装置主要是流量计;出砂监测装置分为弯管部分及声波检测部分,声波检测部分与计算机相连;裂缝由两块半圆柱体岩心(19)、(20)模拟,两半圆柱岩心侧面顶端中心部分各装有一个位移发射器(22),圆柱岩心左右平面上标有刻度(5);岩心装入夹持器之前有一个橡胶套筒(15),套筒上下侧面中心部分各有一个圆形开口(17),套筒侧面有开口及丝扣(16),套筒内部也标有刻度(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1660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床侧向变形与滑动观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实验室甲烷泄漏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