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型致密碎屑岩油藏储层物性上限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8421.2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46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俐;王永诗;张波;苏宪锋;石泉清;黄铮;范振峰;程付启;巩建强;王智帮;毕彩芹;赵美娟;房建军;白军科;阳显文;孙喜天;姜超;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碎屑岩连续型油藏储层物性上限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油气在致密储集体中二次运移的动力,并计算油气两端的地层压力差、计算油气运移的浮力;计算油气二次运移的阻力;通过回归建立碎屑岩中值压力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构建动‑阻力平衡函数,并建立孔隙度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统计回归得到油藏深度段孔隙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再将中值压力转化为深度的函数关系;获得不同深度值对应的孔隙度值,绘制孔隙度上限分布图。该连续型致密碎屑岩油藏储层物性上限的计算方法通过油气受力分析及构建动‑阻力平衡函数,实现了连续油气聚集物性上限定量计算,计算结果科学性、合理性。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致密 碎屑岩 油藏 物性 上限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1.连续型致密碎屑岩油藏储层物性上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续型致密碎屑岩油藏储层物性上限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油气在致密储集体中二次运移的动力,即计算油气两端的地层压力差、计算油气运移的浮力;步骤2,计算油气二次运移的阻力,即计算毛细管压力;步骤3,通过回归建立碎屑岩中值压力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步骤4,构建动‑阻力平衡函数,并建立孔隙度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构建储层物性上限计算模型;步骤5,统计回归得到油藏深度段孔隙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再将中值压力转化为深度的函数关系;步骤6:根据储层物性上限计算模型,获得不同深度值对应的孔隙度值,即为该深度下油气所能充值的孔隙度上限值;步骤7:根据油气所能充值的孔隙度上限值绘制孔隙度上限分布图;在步骤1中,建立油气在致密储集体中二次运移的动力函数,针对连续型油藏,水动力的影响忽略不计,动力PS为浮力和地层压力差之和,公式为:PS = ∆P+ F式中,PS;∆P为连续油柱两端的地层压力差,单位为MPa;F为浮力,单位为N;计算地层压力差∆P,即为连续油柱两端的地层压力差,大小由储层压力场即压力梯度和油柱水平长度决定,公式为:∆P = L•Gp式中,Gp为储层压力梯度,单位为MPa/m;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计算浮力F,浮力由油柱高度与地层倾角决定,公式为:F = ∆ρ•g•L•tan(α)式中,∆ρ为油水密度差,单位为kg/m3;g为重力加速度,值为9.8kg/N;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α为地层倾角;在步骤3中,利用压汞资料取得碎屑岩中值压力、利用岩心常规分析资料取得孔隙度,通过回归建立碎屑岩中值压力,即毛管压力数值,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公式为:P50 = a*exp(b*Ф)式中P50为碎屑岩中值压力,单位为MPa;Ф为储集体孔隙度;a、b均为拟合参数;在步骤4中,构建动‑阻力平衡函数,即浮力F和油柱两端地层压力差∆P之和等于毛细管压力P50,公式为:∆P+F = P50 ;建立孔隙度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构建储层物性上限计算模型,公式为:L•Gp + ∆ρ•g•L•tan(α)= a*exp(b*Ф)式中,Gp为储层压力梯度,单位为MPa/m;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ρ为油水密度差,单位为kg/m3;g为重力加速度,值为9.8kg/N;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α为地层倾角,Ф为储集体孔隙度;a、b均为拟合参数;在步骤5中,统计回归得到油藏深度段孔隙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公式为:Ф = a1*exp(b1*D)式中D为油藏深度点,单位为m;Ф为油藏深度点对应的储集体孔隙度;a1、b1均为拟合参数;将中值压力转化为深度的函数,公式为:P50 = a2*exp(b2*D)式中,P50为碎屑岩中值压力,a2、b2均为拟合参数,D为油藏深度点;在步骤6中,依据储层物性上限计算模型,建立孔隙度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公式为:L•Gp + ∆ρgL•tan(α)= a2*exp(b2*D)式中,Gp为储层压力梯度,单位为MPa/m;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ρ为油水密度差,单位为kg/m3;g为重力加速度,值为9.8kg/N;L为连续油藏的水平长度,单位为m,α为地层倾角,a2、b2均为拟合参数,D为油藏深度点;求解该函数,获得不同深度值对应的孔隙度值,即为该深度下油气所能充值的孔隙度上限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8842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