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量渐增的线性动态电容器、电机控制电路、自动化化工生产线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06847.9 | 申请日: | 2015-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2P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62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容量渐增的线性动态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容器(G11)、导电液体(G31)、浮体(G21)、底部电极(G51)、容极棒(C50)、绝缘层(C51)、电磁线圈(G41)、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至少两个感抗固定的电容器(L1、L2、L3、L4)。电机控制电路,具有前述的电容器;还包括桥式整流电路(G60)。自动化化工生产线,具有前述的电容器。本发明触点寿命长、造价低廉、本发明的隔离性好、能够运用于大功率电路比如弱电电源电路、电力电路、超高压电力电路。 |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线性 动态 电容器 电机 控制电路 自动化 化工 生产线 | ||
【主权项】:
一种容量渐增的线性动态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容器(G11)、导电液体(G31)、浮体(G21)、底部电极(G51)、容极棒(C50)、绝缘层(C51)、电磁线圈(G41)、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 绝缘容器(G11)具有稳定的形状,绝缘容器(G11)的外形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器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腔不容易发生形状变化,绝缘容器(G11)为密封容器; 导电液体(G31)承装在绝缘容器(G11)的容腔内,导电液体(G31)的体积小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导电液体(G31)的体积大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的一半; 电磁线圈(G41)固定缠绕在绝缘容器(G11)的外部,电磁线圈(G41)位于绝缘容器(G11)的等腰线以下,电磁线圈(G41)的轴线与绝缘容器(G11)的轴线相重合,电磁线圈(G41)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相连; 容极棒(C50)为圆柱状导电体,容极棒(C50)的轴线与绝缘容器(G11)的轴线重合,绝缘层(C51)覆盖在容极棒(C50)上构成电容电极,绝缘层(C51)与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之间具有电学连接;浮体(G21)的平均密度小于导电液体(G31)的密度,浮体(G21)具有磁性或顺磁性,浮体(G21)装置在绝缘容器内,浮体(G21)外表面是绝缘的,浮体(G21)的外部体积小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减去导电液体(G31)的体积,浮体(G21)的中央具有通孔(G22),浮体(G21)的中央的通孔(G22)的直径大于电容电极的直径,浮体(G21)通过其通孔(G22)串在电容电极上漂浮于导电液体(G31)并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浮动; 底部电极(G51)位于绝缘容器(G11)的容腔内表面底部,底部电极(G51)与导电液体(G31)总是保持接触,底部电极(G51)与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之间具有电学连接; 给电磁线圈(G41)通电,电磁线圈(G41)产生磁场(G42),电磁线圈(G41)会吸引与浮体(G21)使在浮体(G21)下沉,并导致浮体(G21)排开导电液体(G31)的排开体积增大,进而使导电液体(G31)的液平面上升并能够增加电容电极与导电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逐渐增大受控通路的第一节点(O+)与受控通路的第二节点(O‑)之间电容量总值;还包括桥式整流电路(G60),桥式整流电路(G60)的两个输入端串联在底部电极与受控通路的第二节点(O‑)之间,桥式整流电路(G60)的两个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的两个端点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0684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电流隔离开关触指机构
- 下一篇: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