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温度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4847.5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汪爱英;郭鹏;柯培玲;张栋;陈仁德;郑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7/18 | 分类号: | G01K7/18;C23C14/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单英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温度传感元件。该温度传感元件由基体、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电极组成,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位于基体表面,电极位于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表面。与现有的温度传感元件相比,该薄膜温度传感元件的TCR值和电阻率可调控,能够同时具有高TCR值与优异机械性能及摩擦学性能,可以实现温度传感元件在恶劣环境中的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掺杂 非晶碳 薄膜 温度 传感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兼具高TCR值与高机械特性的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是:由基体、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电极组成,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位于基体表面,电极位于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表面;所述的金属掺杂非晶碳薄膜包含碳的金刚石相sp3和石墨相sp2杂化态以及金属原子和/或金属碳化物,其中金属原子和/或金属碳化物分布在主要由C的sp2共价键和sp3共价键形成的不规则的碳空间网基质结构中;通过调控掺杂金属含量调控TCR值与高机械特性;所述的掺杂金属为W、Cr、Ti、Ni、Ag、Cu、Al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0484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