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00756.4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4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兵;李闯;曾生元;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姚维成;孙立亭;周义文;盛生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在高产抗病育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垩白观测仪、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和米粒食味仪,从亲本的筛选开始,选择在海南陵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外观品质均为优、稻米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2%‑20%的优质粳稻品种作母本、与同期生产上的主推粳稻品种作父本杂交,从F2开始,以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压,选播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从F3开始,以垩白率和垩白度为选择压,选择垩白率<30%和垩白度<5%的单株,有利于定向培育外观和食味均优质的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系;采用本发明培育的粳稻品种品质环境钝感,年度间表现稳定,不易受温光条件变化影响。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质 高产 粳稻 品种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种质资源收集、筛选与F0的配置:选择在海南陵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外观品质均为优、稻米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2%‑20%的n个优质粳稻品种作母本、以同期生产上的m个主推粳稻品种作父本杂交得F0;外观品质为优的具体判定为垩白率<30%且垩白度<5%;B)将n×m个组合F0种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根据F1植株优势表现,选留超亲组合,具体的F1父本选择镇稻11号;母本选择淮稻13号;C)将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即F2;D)将F2世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每组合种植2000株以上,成熟期选留丰产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即F3;E)F3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测,选留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的单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初留单株剩下的2/3种子,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F)F3世代,在海南陵水于12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成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选育法,优中选优,得F4;G) F4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测,选留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的单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初留单株剩下的2/3种子,选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即F4;H)F4世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成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选育法,优中选优,得F5;I)F5及以上世代若还在分离,则继续重复前述步骤,直至获得稳定品系;J)对于当选的稳定品系,按品系单收,一部分种子用垩白观测仪和米粒食味仪测定品质,保留外观品质优,食味值高的品系;外观品质为优的具体判定为垩白率<30%且垩白度<5%;食味值高具体为>60;K)新品系扩繁后提升参加各级中间试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007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