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空天飞行器综合性能验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83886.1 | 申请日: | 2015-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陈灿辉;吕天慧;孙建;吴俊辉;杜刚;武杰;詹景坤;王骞;李小艳;周晓丽;郑宏涛;曹晓瑞;杨勇;朱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空天飞行器综合验证系统,分为前置设备区和后端设备区,后端设备区又分为测试服务区和操作应用区,前置设备区、测试服务区和操作应用区之间采用光纤网络连接。前置设备区是飞行器与后端设备区的信息交互纽带,由各分系统测试设备组成。测试服务区是空天飞行器综合性能验证系统的核心区,包括测试处理服务器、数据订阅服务器、数据判读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健康监控与评估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操作应用区由控制操作台、数据监视终端组成,借助测试服务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实现遥控/控制指令发送、参数判读及健康评测规则编辑、测试流程装订、数据显示、数据查询、数据回放以及测试报告生成功能。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共享 飞行器 综合 性能 验证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空天飞行器综合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设备区和后端设备区,后端设备区又分为测试服务区和操作应用区,前置设备区、测试服务区和操作应用区之间采用光纤网络连接;测试服务区一方面通过网络连接完成与前置设备区之间的数据交互,对前置设备区的测试设备进行上层管理,实现遥测及数传数据、测试设备状态数据、遥控指令及数据包、设备控制命令的信息传输,另一方面借助光纤网络获取操作应用区装订的数据库基础信息、判读及健康评测规则、测试流程、飞行器遥控指令及数据包信息,同时将测试进程、数据处理后的参数及评测结果发送给操作应用区实现数据显示、查询及回放功能,三区相互配合实现飞行器的综合性能验证与评估;所述测试服务区作为整个空天飞行器综合性能验证系统的核心区,包括测试处理服务器、数据订阅服务器、数据判读服务器、健康监控与评估服务器和含磁盘阵列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测试过程中的管理调度、数据存储与处理、参数判读、数据定制与分发、飞行器状态监控与评估功能;所述的测试处理服务器完成测试进度信息的通报,执行操作应用区事先装订的测试序列,实现无线上行遥控指令、数据包、有线控制命令以及各分系统测试设备控制命令的发送,接收归属于测控通信系统的遥测和数传地面设备转发的无线飞行器数据、飞行器有线测试信息和各分系统测试设备状态信息,并按照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读取的参数处理配置表、帧格式解析配置表进行参数源码解析和物理参数还原,处理后数据发送给数据判读服务器、健康监控与评估服务器进行判读、健康评测,发送给数据订阅服务器进行订阅转发,处理前和处理后数据均发送给含磁盘阵列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将自身时间作为校时基准,周期性地向测试网络中广播系统时间,以实现统一校时;所述数据订阅服务器负责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飞行器测试数据、各分系统测试设备状态信息、判读结果按照事先定制情况进行实时分发;所述数据判读服务器作为整个综合性能验证系统参数判读的核心,依据操作应用区事先编辑的参数判读规则进行数据自动判读,对异常信息进行记录,判读结果通过测试处理服务器传递给数据订阅服务器进行分发;所述健康监控与评估服务器作为整个综合性能验证系统健康评估的核心,负责将飞行器下传的健康代码及相关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和信息融合处理,借助推理模型和预测算法对飞行器健康状态进行综合性能评估,评测结果通过测试处理服务器传递给数据订阅服务器进行分发;所述含磁盘阵列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将整个系统基础数据、判读及健康评测规则以及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源码、处理后数据、判读及评测结果进行实时分类,存储与归档对应到相应数据库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8388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