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7900.7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明;王育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其结构包括浮床结构主体、生物填料以及生物石;结构成型方法:在流动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的河流湖泊里,通过简易的组装,形成一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主要针对城市黑臭河道N、P营养盐及其他水中的有机污染负荷的去除,提高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优点:这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首次提出水生植物—生物填料微生物—生物石组合生态浮床的理念,生态浮床植物、生物填料接触氧化和生物石微生物三者之间既存在处理水体的先后关系,有效完成功能互补。尤其在冬季或其他低温天气下,在水生植物枯萎的状态下,生物填料和生物石能有效的弥补它的空缺,持续、高效净化重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并实现水生态和水功能恢复和重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城市 河道 水质 强化 净化 三维立体 生态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包括浮床主体、生物填料和生物石,所述浮床主体由PVC浮管、PVC接头、不锈钢丝网和浮水植物组成,所述不锈钢丝网为框架结构,PVC浮管镶嵌于不锈钢丝网四周,相邻的PVC浮管之间通过PVC接头连接,不锈钢丝网内呈网格状分布,每个不锈钢丝网网格底部均分布有浮水植物;生物填料由若干根生物绳组成,不锈钢丝网内下部设有PVC框架,若干根生物绳固定于PVC框架中,使生物绳挂于浮床主体正下部;生物石呈空心圆柱形,镶嵌于PVC框架的PVC上;当生物石与水体接触后,其中BB菌在48小时内恢复活性,水体中的氨被微生物群落中的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当水流进入生物石中,会产生局部低氧区,水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水体中硝酸盐的积累,去除水中恶臭,降低水的浊度,起到初期强化净化水质的作用;生物填料在2至7天内实现挂膜,生物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去除部分CODMn、NH4+‑N和TN,生物膜为反硝化细菌的厌氧反硝化过程提供适当条件,在具有NH4+‑N和TP去除率的前提下,获得更为有效的TN去除率;根据水体实际情况,增加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采用纳米微孔曝气,以增强其脱氮和有机物降解功能,其曝气强度控制在2~4 m3/(m2·h),水质较差时适当增加微孔曝气强度,实际曝气量以不影响生物填料挂膜和生物石微生物稳定性为准;所述生物石采用经过BB菌包埋后的改性火山岩,其特点是呈多孔状,质地较轻,在水中具有较强稳定性;所述生物填料采用相同的长度、直径、比表面积的绳型结构,且生物填料之间有间隙;所述生物填料由亲水性丙烯纤维构成,表面非常粗糙,极易附着微生物,实现微生物相的高密度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7790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