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在原地浸出采矿中由于注液强度不当诱发山体滑坡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76387.X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2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楼日新;李乔斌;王全根;钟久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在原地浸出采矿中由于注液强度不当诱发山体滑坡的方法,S1、钻削注液孔;S2、将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与其它部件形成整体;S3、经注浆管I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进入上层模袋(1)内,实现了上层模袋(1)的注浆;经注浆管II(6)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进入下层模袋(2)内,实现了下层模袋(2)的注浆;S4、经注液管(4)的入口端通入注液管(4),药剂进入上层模袋(1)、注液孔(10)和下层模袋(2)形成的区域内,实现了药剂的注入。本发明能避免药剂进入到非矿体层及矿体层与非矿体层之间、由于锚杆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粘土层和矿体层之间、矿体层和基岩之间产生滑移现象。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原地 浸出 采矿 由于 强度 不当 诱发 山体 滑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防止在原地浸出采矿中由于注液强度不当诱发山体滑坡的方法,它采用了注液装置来实现向矿体中注入用于提取离子型稀土的药剂,该注液装置由上层模袋(1)、下层模袋(2)、锚杆(3)、注液管(4)、注浆管I(5)和注浆管II(6)组成,所述的上层模袋(1)套在锚杆(3)的上端,下层模袋(2)套在锚杆(3)的下端,所述的注浆管I(5)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插入上层模袋(1)内,注浆管I(5)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上层模袋(1)内腔连通的灌浆孔,所述的注浆管II(6)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1)且插入下层模袋(2)内,注浆管II(6)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下层模袋(2)内腔连通的灌浆孔,所述的注液管(4)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1)设置,注液管(4)的出液口设置在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在原地浸出采矿中由于注液强度不当诱发山体滑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钻削注液孔,利用钻机从粘土层(7)的顶部向下顺次钻穿粘土层(7)和矿体层(8),并向基岩(9)内钻入深度2~2.4m,从而形成注液孔(10);S2、将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与锚杆(3)、注液管(4)、注浆管I(5)和注浆管II(6)采用金属丝绑扎组装好,上层模袋(1)与下层模袋(2)之间的距离根据矿体层(8)厚度进行确定,确保将锚杆(3)插入到注液孔(10)的孔底,并保证粘土层(7)与矿体层(8)之间的分界线距上层模袋(1)的上下端的垂向距离均大于或等于50cm,同时保证矿体层(8)与基岩(9)之间的分界线距下层模袋(2)的上、下端的垂向距离均大于或等于50cm;S3、水泥浆的注入,经注浆管I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灌浆孔进入上层模袋(1)内,使上层模袋(1)体积变大并紧紧贴合在粘土层(7)与矿体层(8)之间的分界线处,从而实现了上层模袋(1)的注浆;经注浆管II(6)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灌浆孔进入下层模袋(2)内,使下层模袋(2)体积变大并紧紧贴合在矿体层(8)与基岩(9)之间的分界线处,从而实现了下层模袋(2)的注浆;S4、药剂的注入,经注液管(4)的入口端通入注液管(4),药剂进入上层模袋(1)、注液孔(10)和下层模袋(2)形成的区域内,从而实现了药剂的注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7638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拆卸的智能交通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天气变化门窗关闭提醒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