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盘阵列的数据布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0940.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素贞;毛波;杨伟健;陈骁;林燕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固态盘阵列的数据布局方法,涉及计算机存储领域。固态盘阵列上设置四个功能模块即主控模块、请求处理模块、数据映射模块、数据读写模块和一致性维护模块,并设置一个数据映射表和多分块存储区域。包括初始化步骤、请求处理步骤、数据映射步骤、数据读/写步骤、一致性维护步骤和结束步骤。充分利用固态盘阵列的多种不同分块大小在读写操作和请求大小上的优势,综合使用多个分块大小而非单一地使用某一种分块大小,以提高固态盘阵列的整体性能。能够和固态盘阵列功能模块协同工作,并且可以被嵌入到现有的固态盘阵列系统中,包括硬件和软件固态盘阵列系统。适用于构造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固态盘存储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阵列 数据 布局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固态盘阵列的数据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化步骤,具体过程如下:(1.1)主控模块打开已有的固态盘阵列或创建新的固态盘阵列,判断该固态盘阵列是否为新创建的固态盘阵列,若是,则转过程(1.2),否则转过程(1.3);(1.2)主控模块根据用户指令,将新创建的固态盘阵列划分为3个分区,容量比例设置为2∶1∶1,分区号分别设置为0、1和2,按照4KB、8KB和32KB的分块大小对这3个分区重新进行固态盘阵列的条带化并新建数据映射表,转步骤(2);(1.3)主控模块读取保存在固态盘阵列的成员固态盘超级块中的数据映射表和分区信息,转步骤(2);(2)请求处理步骤,具体过程如下:(2.1)请求处理模块判断固态盘阵列的请求等待队列中是否有请求,若有,则获取一个请求并转过程(2.2),否则转过程(2.3);(2.2)请求处理模块获取该请求的偏移量、请求大小和请求类型,转步骤(3);(2.3)记录超时时间,若超时时间低于系统设置的阈值(如10s)时,则转过程(2.1),否则说明此时系统处于空闲状态,转步骤(5);(3)数据映射步骤,具体过程如下:(3.1)数据映射模块判断该请求是否是读请求,若是,则转过程(3.5),否则转过程(3.2);(3.2)数据映射模块根据请求的偏移量及请求大小,判断该请求的数据块是否在当前数据映射表中,若是,则转过程(3.4),否则,从分区大小为4KB的分区中获取一个内部块偏移,转过程(3.3);(3.3)数据映射模块向数据映射表中写入新数据项,数据项中分区号置为0、时间戳设置为当前系统时间、计数器初始化为0;判断请求大小,若请求大小大于16KB,则将该数据项放入待维护队列;操作类型设置为“写入”,转步骤(4);(3.4)数据映射模块根据请求偏移量检索数据映射表,获取对应的数据项,并设置操作类型为“更新”,转步骤(4);(3.5)数据映射模块根据请求偏移量检索数据映射表,获取对应的数据项,并设置操作类型为“读取”,转步骤(4);(4)数据读写步骤,具体过程如下:(4.1)数据读写模块判断操作类型是否是“写入”,若是,则转过程(4.2),否则判断数据类型是否是“读取”,若是,则转过程(4.3),否则转过程(4.4);(4.2)数据读写模块根据数据项中的“内部块偏移量”写入数据,转步骤(2);(4.3)数据读写模块判断该数据项是否正在进行一致性维护,若是,则从缓冲区读出数据,否则根据该数据项所在分区的“内部块偏移量”从固态盘阵列读出数据,转步骤(2);(4.4)数据读写模块判断该数据项是否正在进行一致性维护,若是,则更新缓冲区中大小为“请求大小”的数据为待写入的数据;否则根据该数据项所在分区的“内部块偏移量”向固态盘阵列写入数据,并判断该数据项的时间戳与当前系统时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系统设置的超时时间(如2000ms),若是,则更新该数据项的计数器即递增1,否则将计数器重置为0;更新该数据项的时间戳为当前系统时间,转步骤(2);(5)一致性维护步骤,具体过程如下:(5.1)一致性维护模块判断一致性维护队列中是否有待维护的项目,若有,则从一致性维护队列中获取一个待维护项目,转过程(5.2),否则转步骤(2);(5.2)一致性维护模块判断待维护项目的计数器值是否大于系统设置的阈值(如20),若是,则表明该项目近期被频繁更新,无需迁移至其他分块大小的区域,转过程(5.4),否则表明该项目为不经常更新的项,需要将以该项目的分区号下的“内部块偏移量”为起始地址、“请求大小”为长度的数据迁移至其他分块大小的区域,转过程(5.3);(5.3)一致性维护模块把以该维护项目所在“分区号”的“内部块偏移量”为起始地址、“请求大小”为长度的数据写入缓冲区中,判断该项目的数据大小是否小于80KB,若是,则从8KB大小的分区中获取一个内部块偏移并设置分区号为1,否则从32KB大小的分区中获取一个内部块偏移量并设置分区号为2;然后将该数据项对应的数据迁移到以“内部块偏移量”为起始地址的位置并更新数据映射表,转过程(5.1);(5.4)一致性维护模块将该维护项目的计数器置为0,时间戳更新为当前系统时间,转过程(5.1);(6)结束步骤,当用户发出指令关闭固态盘阵列时,具体过程如下:主控模块将数据映射表保存到固态盘阵列的超级块中,关闭固态盘阵列设备,释放相关的资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4094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