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9203.6 | 申请日: | 2015-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芝;于中振;史永正;吕晓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B01J35/02;C02F1/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静电纺丝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模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纤维表面的附着和沉积‑‑后处理工序三个步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颗粒对处理介质的二次污染,并有利于多次利用和回收。此类纳米薄膜可以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有害气体吸附及催化分解等方面。本发明工艺简单、薄膜比表面积大、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应用需要、纤维之间分布的孔径较为均匀、薄膜可以直接剪裁成型、可以根据应用需要来控制二氧化钛的负载量及粒径大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钛的回收利用问题,并可以进一步负载其它组分拓展二氧化钛的多种功能性。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钛 制备 薄膜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聚合物纤维表面 制备聚合物纳米 纳米复合薄膜 光催化降解 后处理工序 水处理过程 有机污染物 处理介质 催化分解 多次利用 二次污染 回收利用 静电纺丝 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 气体吸附 三个步骤 负载量 光阳极 纤维膜 附着 粒径 水中 沉积 剪裁 成型 应用 纤维 回收 拓展 | ||
【主权项】:
1.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冰水浴中,伴随着搅拌,将四氯化钛滴入去离子水中,接着将溶有硫酸铵和盐酸的水溶液滴加到所得的四氯化钛水溶液中,硫酸铵和盐酸的加入量控制按照摩尔比Ti4+:H+:
进行;混合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以下;以3℃/min的速率将溶液升温至60‑100℃,将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加入到溶液中,保温1h后,利用氨水调节整个体系的pH值为7;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陈化12h;取出膜并采用蒸馏水和乙醇分别洗涤后,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12h,得到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在浓度为1‑6g/L的多巴胺水溶液中浸泡12‑24h,得到经多巴胺修饰的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将此薄膜浸没在浓度为0.5‑20g/L的硝酸银溶液中,温度为0‑60℃下避光保存0.5‑24h,得到沉积有银纳米颗粒的聚合物/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1920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