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位差估计的相频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8265.2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涂亚庆;沈艳林;张海涛;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1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相位差估计的相频匹配方法。本发明的适用对象为两路正弦信号的相位差估计,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正弦信号的和差角公式,利用两路正弦信号和信号频率实现两路正弦信号的90°相移,获得两路正弦信号的正交分量;其次,对两路正弦信号及其正交分量进行滑动互相关,获得互相关信号;然后,对两路正弦信号及其正交分量进行滑动自相关,获得自相关信号,实现自相关信号和互相关信号的频率匹配;最后,对互相关信号和自相关信号进行互相关,得到互相关函数,利用互相关函数相位的加权平均获得相位差估计值。本发明涉及的两路正弦信号相位差估计方法能够充分运用两路正弦信号的信息,提高正弦信号相位差估计精度,改善相位差估计的抗噪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位差 估计 匹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相位差估计的相频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对象为两路正弦信号的相位差估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正弦信号的和差角公式,利用两路正弦信号xN(n)、yN(n)和信号频率ω计算得到两路正弦信号的正交分量和为:x^N(n)=xN(n-b)-xN(n)cos(bω)sin(bω)y^N(n)=yN(n-b)-yN(n)cos(bω)sin(bω)---(1)]]>第二步:对两路正弦信号xN(n)、yN(n)及其正交分量进行互相关,获得互相关信号r1,N(k)和r2,N(k)为:r1,N(k)=1N0-b-kΣn=1+bN0-k[xN(n)yN(n+k)+x^N(n)y^N(n+k)]r2,N(k)=1N0-b-kΣn=1+bN0-k[xN(n)y^N(n+k)-x^N(n)yN(n+k)],k=0,1...N0-b-1---(2)]]>式中N0为信号长度;第三步:对两路正弦信号及其正交分量进行自相关,得到自相关信号为:h1,N(k)=1N0-b-kΣn=1+bN0-k[xN(n)xN(n+k)+x^N(n)x^N(n+k)+yN(n)yN(n+k)+y^N(n)y^N(n+k)]h2,N(k)=1N0-b-kΣn=1+bN0-k[xN(n)x^N(n+k)-x^N(n)xN(n+k)+yN(n)y^N(n+k)-y^N(n)yN(n+k)]---(3)]]>其中h1,N(0)=1,h2,N(0)=0,k=0,1…N0‑b‑1;第四步:对自相关信号h1,N(k)、h2,N(k)和互相关信号r1,N(k)、r2,N(k)进行互相关,得到互相关函数,利用互相关函数相位的加权平均获得相位差估计值Δθ为:Δθ=θ2-θ1=Σk=0N0-b-1w(k)r2,N(k)h1,N(k)-r1,N(k)h2,N(k)r1,N(k)h1,N(k)+r2,N(k)h2,N(k)---(4)]]>式中w(k)表示权重值,θ1表示正弦信号xN(n)的初相位,θ2表示正弦信号yN(n)的初相位;第五步:利用式(5)和(6)计算得到两路正弦信号xN+1和yN+1的正交分量和为x^N+1(N0)=xN+1(N0-b)-xN+1(N0)cos(bω)sin(bω)y^N+1(N0)=yN+1(N0-b)-yN+1(N0)cos(bω)sin(bω)---(5)]]>x^N+1(1:N0-1)=x^N(2:N0)y^N+1(1:N0-1)=y^N(2:N0)---(6)]]>利用式(7)计算得到第N+1时刻两路正弦信号及其正交分量的第k点互相关信号r1,N+1(k)和r2,N+1(k)为:r1,N+1(k)=r1,N(k)-1N0-b-k[a11-a12]r2,N+1(k)=r2,N(k)-1N0-b-k[a21-a22]---(7)]]>式中a12=xN+1(N0-k)yN+1(N0)+x^N+1(N0-k)y^N+1(N0),]]>a21=xN(1+b)y^N(1+b+k)-x^N(1+b)yN(1+b+k),]]>a22=xN+1(N0-k)y^N+1(N0)-x^N+1(N0-k)yN+1(N0);]]>计算得到第N+1时刻第k点自相关信号h1,N+1(k)和h2,N+1(k)为:h1,N+1(k)=h1,N(k)-1N0-b-k[b11-b12]h2,N+1(k)=h2,N(k)-1N0-b-k[b21-b22]---(8)]]>式中b11=xN(1+b)xN(1+b+k)+x^N(1+b)x^N(1+b+k)+yN(1+b)yN(1+b+k)+y^N(1+b)y^N(1+b+k),]]>b12=xN+1(N0-k)xN+1(N0)+x^N+1(N0-k)x^N+1(N0)+yN+1(N0-k)yN+1(N0)+y^N+1(N0-k)y^N+1(N0),]]>b21=xN(1+b)x^N(1+b+k)-x^N(1+b)xN(1+b+k)+yN(1+b)y^N(1+b+k)-y^N(1+b)yN(1+b+k),]]>b22=xN+1(N0-k)x^N+1(N0)-x^N+1(N0-k)xN+1(N0)+yN+1(N0-k)y^N(N0)-y^N+1(N0-k)yN+1(N0);]]>取N=N+1,并重复步骤第四步到第五步,直到计算到最后一点采样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482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保护测试系统电路
- 下一篇:掉电告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