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42821.5 | 申请日: | 2015-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9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施建浩;李杰;夏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B19/02 | 分类号: | B60B19/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 地址: | 2154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包括左前车轮、第一控制器、右前铁轨轮、第二控制器、右前车轮、左后车轮、右后铁轨轮和右后车轮,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固定件设于左前车轮上,且两者之间采用电动连接,所述右前铁轨轮设于右前车轮的内侧,并通过控制杆将它们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固定件设于右前铁轨轮的内侧,且两者之间采用电动连接。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其通过在车辆的底盘上同时安装车轮和铁轨轮,通过车辆车轮驱动方式,能自由切换在陆地上行驶和在铁轨上行驶,从而实现了一车多用,能够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使用需求,大大的节约了车辆使用的成本,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企业和客户的需求。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多种 路况 新型 底盘 车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包括:左前车轮(1)、第一控制器(2)、右前铁轨轮(3)、第二控制器(4)、右前车轮(5)、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所述第一控制器(2)设于左前车轮(1)上,且两者之间采用电动连接,所述右前铁轨轮(3)设于右前车轮(5)的内侧,并通过控制杆(9)将它们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4)设于右前铁轨轮(3)上,且两者之间采用电动连接,所述右后铁轨轮(7)设于右后车轮(8)的内侧,并通过控制杆(9)将它们连接,所述左后车轮(6)设于右后车轮(8)的左侧,且所述的左前车轮(1)、右前铁轨轮(3)、右前车轮(5)、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均设于底盘上;所述右前铁轨轮(3)和右后铁轨轮(7)用于铁轨上行驶,且,当在铁轨上行驶时,所述右前铁轨轮(3)为主动轮,所述左前车轮(1)、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均为从动轮;所述第一控制器(2)和第二控制器(4)均由固定架(10)、连接杆(11)和保护板(12)构成,所述的连接杆(11)呈“U”字形,所述保护板(12)呈圆弧形,所述的固定架(10)的上端固定于汽车底盘上,所述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设于固定架(10)的底部和控制杆(9)上,所述保护板(12)设于固定架(10)和连接杆(11)的连接处;该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具体的工作方法如下:(1):当使用该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的车辆在陆地上行驶时,第一控制器(2)和第二控制器(4)分别控制左前车轮(1)和右前铁轨轮(3)转动行驶;(2):在运转的过程中,右前铁轨轮(3)和左前车轮(1)相比,右前铁轨轮(3)比较小,因而右前铁轨轮(3)进行空转;(3):由于右前铁轨轮(3)设于右前车轮(5)的内侧,并通过控制杆(9)将它们连接,因而右前车轮(5)在右前铁轨轮(3)的带动下,也开始运转;(4):在上述左前车轮(1)、右前铁轨轮(3)和右前车轮(5)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均为从动轮,因而左前车轮(1)和右前车轮(5)的驱动下,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也开始运转行驶;(5):当使用该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的车辆在铁轨上行驶时,第一控制器(2)被关闭,第二控制器(3)驱动右前铁轨轮(3)在铁轨上运动行驶,此时右前铁轨轮(3)为主动轮,其它车轮均为从动轮;(6):当右前铁轨轮(3)在铁轨上行驶时,由于右前铁轨轮(3)与右前车轮(5)通过控制杆(9)紧密连接,因而右前车轮(5)在右前铁轨轮(3)的带动下,也开始运转;(7):在右前铁轨轮(3)和右前车轮(5)的带动下,从动轮左前车轮(1)、左后车轮(6)、右后铁轨轮(7)和右后车轮(8)均开始运转行驶,至此,该适用于多种路况的新型底盘车轮的两种工作模式均已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4282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