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泊清淤后的水体稳定化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73402.0 申请日: 2015-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5016480B 公开(公告)日: 2017-03-22
发明(设计)人: 陈正军;雷静;冯国栋;柯雪佳;年夫喜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主分类号: C02F3/34 分类号: C02F3/34;C02F3/02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0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清淤后的水体稳定化控制方法,其步骤(1)对进行清淤处理的湖泊做清淤前及清淤中水质检测,监控清淤过程中湖泊水质的变化,计算微生物投放量;(2)清淤工作完成后进行稳定化控制操作,向水体按量投加活化后的复合净水微生物菌剂,监控水质变化,调整投菌方案;所投复合微生物是经过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同时所投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底泥微生态系统的修复;(3)根据水质情况选择使用辅助修复,曝气设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入;(4)施工完成后,继续监控水质,做好后期水质维护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底泥清淤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快速的降解了清淤后释放的营养盐,保证了清淤后水体的稳定性。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湖泊 清淤 水体 稳定 控制 方法
【主权项】:
湖泊清淤后的水体稳定化控制方法,其步骤是:(1)对进行清淤处理的湖泊做清淤前及清淤中水质检测,监控清淤过程中湖泊水质的变化,水质指标包括总氮、总磷、氨氮、CODMn、叶绿素;评定营养盐释放量及藻细胞密度,以上水质指标在清淤过程中的增加量;划分需要进行清淤后水体稳定化控制的临界点,TN>2mg/L、TP>0.1mg/L,叶绿素Chl‑a>0.06mg/L时进行水体稳定后控制;计算微生物投放量并确定投放方式;所述的微生物投放方式的确定是根据清淤过程中释放出的营养盐浓度及微生物降解曲线计算出微生物的种类、投加量及投加间隔时间,计算公式为:上层微生物剂量使用公式:式中W—菌剂使用量(吨);V—表示菌剂使用范围内的湖水体积(m3);N—表示所用菌剂种类数;C—表示湖水中所需菌数的浓度(CFU/m3);T—表示治理时间(d);t—表示菌剂在水体中的作用时间(d);m—表示单位菌剂中所含菌数(CFU/吨);Kw—污染系数;底层微生物剂量使用公式:式中WD—底层菌剂使用量(吨);VD—水底污染层的体积(m3);N—表示所用菌剂种类数;C—表示单位体积所需菌数的浓度(CFU/m3);T—表示治理时间(d);t—表示菌剂在水底的作用时间(d);m—表示单位菌剂中所含菌数(CFU/吨);KD—底层污染系数,投放量在102~106CFU/mL菌浓度之间;(2)清淤工作完成后进行稳定化控制操作,向水体按量投加活化后的复合净水微生物菌剂,监控水质变化,调整投菌方案,所投复合微生物是经过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同时所投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底泥微生态系统的修复;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净水菌株分为底层微生物菌剂和上层净水微生物菌剂,上层净水微生物制剂投加到水体,加速水体物质循环,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固氮作用,将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水生生物残体、污水带入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无毒无害的物质,对水体中的N、P进行转化,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抑制蓝藻生长,将水体中无法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大分子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水生植物吸收,促进水生植被的恢复;所述的底层微生物菌剂,用于改善水底厌氧环境,分解转化底泥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并补充湖泊底层由清淤而受到破坏的微生物群落,建立疏浚破坏的湖泊底层N、P释放平衡界面,吸收转化N,抑制底泥P释放;所述的底层及上层净水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石油降解菌、重金属降解菌、低温菌其中的一种或二至十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方式为硝化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在晴天上午投加;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低温菌、石油降解菌、重金属降解菌于下午投加;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定量的活化好的菌剂与湖水按任意比例混匀后均匀泼洒于湖面;(3)根据水质情况选择使用辅助修复,曝气设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入;湖泊溶氧低于2mg/l安装曝气设备;微生物絮凝剂为微生物发酵产物;(4)施工完成后,继续监控水质,做好后期水质维护工作;所述的维护期水质恶化,指标高于初设水体的限值,补投微生物菌剂,平均每月投加一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未经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7340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