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应力灰铸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5140.0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锐;卫东海;吴现龙;李桐;王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C22C33/08;C21D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应力灰铸铁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优化原料配比,结合合金化、改进熔炼、孕育、时效处理工艺,在提高碳当量和硅碳比的情况下,得到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灰铸铁。本发明灰铸铁的成分组成为C3.15~3.25%;Si1.80~2.00%;CE3.75~3.90%;Mn0.70~1.00%;P≤0.07%;S0.06~0.10%;Cu0.50~0.70%;Cr0.20~0.30%,其组织和性能为珠光体含量≥95%,A型石墨,石墨长度4~5级,渗碳体+磷共晶含量<0.5%;抗拉强度≥300MPa,弹性模量≥120 GPa,硬度HB190~220,内应力≤20MPa。解决了机床用灰铸铁件难以同时达到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与低应力的技术难题,有效减小铸件因残余应力随时间的释放而导致的变形和断裂。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弹性模量 应力 灰铸铁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应力灰铸铁的制造方法,所述灰铸铁的成分组成为:C:3.15~3.25%;Si:1.80~2.00%;CE:3.75~3.90%;Mn:0.70~1.00%;P:≤0.07%;S:0.06~0.10%;Cu:0.50~0.70%;Cr:0.20~0.30%,余量为Fe;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造型、制芯:采用树脂砂造型、制芯,型腔表面涂刷醇基石墨涂料,在厚大部位放置冷铁,冷铁使用面要求平整,没有缺陷;第二步,原料配制:按优质碳素废钢:高纯生铁:回炉料=60~70%:5~10%:20~35%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其中:所用高纯生铁的化学成分为:C:4.61%;Si:0.62%;Mn:0.08%;S:0.026%;P:0.011%;Ti:0.030%,余量为Fe;所用优质碳素废钢的化学成分为:C:0.16%;Si:0.23%;Mn:0.44%;S:0.02%;P:0.027%,余量为Fe;所述回炉料为同材质回炉料,化学成分为:C:3.20%;Si:1.90%;Mn:0.80%;P:0.03%;S:0.08%;Cu:0.60%;Cr:0.25%,余量为Fe;第三步,铁液熔炼:将原料经400℃±10℃烘烤预热后加入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原料熔清后添加石墨增碳剂和75#硅铁,调整铁液含碳量到3.15~3.25%、含硅量到1.1~1.3%为止,铁液过热温度1510~1540℃,静置时间8~10 min,出铁温度1480~1510℃;第四步,合金化处理:按铁液总重量的1.40~2.00%添加颗粒状合金,合金种类及其添加量为Mn:0.70~1.00%,Cu:0.50~0.70%,Cr:0.20~0.30%,经400℃±10℃烘烤预热后在铁液出炉倒入浇包时随流加入;第五步,强化孕育:按铁液总重量的0.2%称取SiFe75孕育剂,按铁液总重量的0.3~0.4%称取3~8mm的大粒度高钙钡孕育剂,按铁液总重量的0.1%称取0.2~0.7mm的小粒度高钙钡孕育剂, 400℃±10℃烘烤预热后,将SiFe75孕育剂用于包底孕育、大粒度高钙钡孕育剂用于出铁槽孕育、小粒度高钙钡孕育剂在浇注时通过随流孕育机随流加入;第六步,浇注:当铁液温度降至1340~1360℃时进行浇注,浇注结束后,在冒口的铁液表面撒珍珠砂保温;第七步,打箱清理:当铸件温度冷却至280℃以下时打箱,即可得到成分组成为C:3.15~3.25%;Si:1.80~2.00%;CE:3.75~3.90%;Mn:0.70~1.00%;P:≤0.07%;S:0.06~0.10%;Cu:0.50~0.70%;Cr:0.20~0.30%,余量为Fe的灰铸铁,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300 MPa,硬度HB 190~220,弹性模量≥120 GPa,珠光体含量≥95%,A型石墨,石墨长度4~5级,渗碳体+磷共晶含量<0.5%;第八步,时效处理:采用阶梯式升温降温法热时效工艺对铸件进行消应力处理,使所得铸件的内应力≤20MPa;所述的阶梯式升温降温法热时效工艺的参数为:装炉温度小于100℃;退火温度600℃、升温速度50~60℃/h、保温时间6h;降温速度25℃/h,每降50℃保温一次、每次保温2~3h,降温至室温出炉;炉温温差保持在±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9514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