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DS杂散频率应用的矢量网络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87868.1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于爱华;张超;王力;李炼桥;侯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3B23/00 | 分类号: | H03B23/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DDS杂散频率应用的矢量网络分析方法,首先产生理想DDS的频谱;对理想DDS的频谱特性,通过修改时钟频率,可以得到不同频谱特性,通过对频率分段截取拼接获得本振,和RF的扫频源;输入至待测器件,在不同频率段调整DDS频率控制产生整个频率段的频率,通过待测器件获得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与本振信号混频,经过滤波器低通滤波得到的中频信号,射频信号经过电桥加在端口1,测量其端口1和端口2的归一化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得到出端口1和端口2中频信号幅度与相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频率范围宽,经济价值好。 | ||
| 搜索关键词: | 矢量网络分析 待测器件 反射电压 频谱特性 频率段 杂散 滤波器 中频信号幅度 本振信号 低通滤波 频率控制 射频信号 时钟频率 中频信号 出端口 扫频源 输入端 截取 频谱 本振 电桥 混频 拼接 分段 应用 测量 输出 | ||
【主权项】:
基于DDS杂散频率应用的矢量网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产生理想DDS的频谱;步骤2:对理想DDS的频谱特性,通过修改时钟频率,得到不同频谱特性,通过对频率分段截取拼接获得本振,和RF的扫频源;步骤3:运用步骤2的扫频源,输入至待测器件,在不同频率段调整DDS频率控制产生整个频率段的频率,通过待测器件获得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对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和各端口入射反射信号混频,经过低通滤波得到中频信号,从而得到归一化的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Sa1,Sa2,Sb1和Sb2的幅度与相位;。其中,LLo本振信号源、SRF射频信号源由DDS利用杂散效应产生,通过待测器件获得Sa1输入端入射电压,Sa2输出端入射电压,Sb1输入端反射电压,Sb2输出端反射电压,通过测量Sa1,Sa2,Sb1和Sb2的幅度与相位从而获得器件特性;其中,
LLo本振信号
SRF射频信号源LLo本振信号源,SRF射频信号源,信号源频率切换点幅度随频率不断变化,A(f)=I*sin c(πf/f_CLK),I为一个参考值,f_CLK为时钟频率;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混频结果:![]()
信号混频后的高频
信号混频后的低频部分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其中频成份:
这个中频信号作为参考信号,通过混频滤波获取各端口入射反射的中频信号相位如下;有
输入端入射电压相对相位
输入端反射电压相对相位
输出端入射电压相对相位
输出端反射电压相对相位通过AD采样计算测量出端口1和端口2中频信号幅度与相位;
输入端入射电压混频后的中频信号;
输入端反射电压混频后的中频信号;
输出端入射电压混频后的中频信号;
输出端反射电压混频后的中频信号;得到:
输入端入射电压归一化幅度;
输入端反射电压归一化幅度;
输入端反射电压归一化幅度;
输入端反射电压归一化幅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8786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太赫兹混频器微组装的新型混合集成电路
- 下一篇:尘雪清扫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