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30087.9 申请日: 2015-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4777269A 公开(公告)日: 2015-07-15
发明(设计)人: 桑树勋;刘世奇;贾金龙;赵刚强;王文峰;曹丽文;刘会虎;徐宏杰;刘长江;周效志;黄华州;王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唐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00 分类号: G01N33/00
代理公司: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代理人: 华德明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在样品室(3)和参照缸(4)中模拟深部煤层高温、高压、密封环境,由加压系统(2)和恒温系统提供压力、气源和温度,由超临界二氧化碳生成与注入系统(1)提供超临界CO2,由环压跟踪与测量系统(8)提供环压,由电气控制及监控系统监控试验过程,通过气体样品采集系统(7)完成试验气体样品的收集及组分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为:试样装罐、气密性检查、进行驱替试验、采集试验中的气体样品、试验系统清理。本方法能够在试验室内实现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且控温精度高、温度波动性小、安全可靠。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临界 co sub 注入 煤层气 强化 模拟 试验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样品室(3)和参照缸(4)中模拟深部煤层高温、高压、密封环境,由加压系统(2)向样品室(3)和参照缸(4)提供压力和气源,由恒温系统向样品室(3)和参照缸(4)提供温度,由超临界二氧化碳生成与注入系统(1)产生并向样品室(3)提供超临界二氧化碳,由环压跟踪与测量系统(8)为样品室(3)提供环压,由电气控制及监控系统进行整个试验过程的监控和数据采集、显示、存储,通过气体样品采集系统(7)完成试验中与试验后试验样品的收集、冷凝、泄压、气液分离、气体组分分析等功能,具体步骤如下:(a)试样装罐:对煤样进行预处理;接通电源,接通超临界二氧化碳生成与注入系统(1)和加压系统(2);将煤样放入热缩管(3‑1)内前,在热缩管(3‑1)内壁涂凡士林,每放入一段煤样,加入一个型煤垫片(3‑3),放置时,型煤垫片(3‑3)的轴线与热缩管(3‑1)的轴线重合;将热缩管(3‑1)套在垫块(3‑2a)上进行密封并对热缩管(3‑1)进行热缩,最后用两个O型圈(3‑2b)分别套在两个垫块(3‑2a)外的热缩管上,进一步密封热缩管(3‑1);将热缩管(3‑1)放入夹持器(3‑5)中并置于恒温空气浴(5)内;(b)气密性检查:打开抽真空系统(6)中真空泵(6‑1)和真空容器(6‑2)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a)以及真空容器(6‑2)和样品室(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c),利用抽真空系统(6)对装置抽真空;关闭所有阀门,由环压跟踪泵(8‑1)对环形空间(3‑6)加围压至2MPa,向参照缸(4)和样品室(3)注入高纯氦气,打开抽真空系统(6)中真空容器(6‑2)和样品室(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c)以及真空容器(6‑2)上靠近底部处的阀门(6‑4b),待装置内部空气被替换出去后关闭真空容器(6‑2)上靠近底部处的阀门(6‑4b),打开真空泵(6‑1)和真空容器(6‑2)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a),对装置进行抽真空处理;关闭所有阀门,使恒温空气浴(5)对参照缸(4)和样品室(3)加热至要求温度;通过气体增压泵(2‑3)向参照缸(4)注入高纯氦气,使参照缸(4)内压力高于试验最高压力1MPa,关闭加压系统(2)与样品室(3)和参照缸(4)连接的总管路上的阀门(2‑8g),打开参照缸(4)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h)和样品室(3)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i),同时增加热缩管(3‑1)外的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保证热缩管(3‑1)内的压力和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同时升高至参照缸(4)和样品室(3)平衡后的压力,关闭参照缸(4)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h)和样品室(3)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i);系统采集参照缸(4)和样品室(3)内的压力数据,观察压力是否平稳,若压力不平稳,则重复步骤(a);若参照缸(4)和样品室(3)内的压力平稳,打开抽真空系统(6)中真空容器(6‑2)和样品室(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c)以及真空容器(6‑2)上靠近底部处的阀门(6‑4b),将热缩管(3‑1)内的气体慢慢泄放,同时,通过环压跟踪泵(8‑1)卸掉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c)进行驱替模拟:由环压跟踪泵(8‑1)对环形空间(3‑6)加围压至2MPa,打开抽真空系统(6)中真空泵(6‑1)和真空容器(6‑2)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a)以及真空容器(6‑2)和样品室(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c),利用抽真空系统(6)对装置抽真空,向参照缸(4)和样品室(3)注入高纯甲烷,再抽真空,重复3‑5次;关闭所有阀门,设置并调节系统温度,使参照缸(4)和样品室(3)的温度稳定在试验温度;向参考缸(4)注入甲烷气体,使其压力达到试验设计压力,关闭加压系统(2)与样品室(3)和参照缸(4)连接的总管路上的阀门(2‑8g),打开参照缸(4)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h)和样品室(3)入口处管路上的阀门(2‑8i),同时增加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停止注入气体,待热缩管(3‑1)内压力和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稳定;一旦热缩管(3‑1)内压力下降,继续注入甲烷,直至热缩管(3‑1)内压力和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稳定在试验设计压力;热缩管(3‑1)内压力稳定在试验设计压力,且温度稳定后,根据试验设计,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生成与注入系统1向装置内注入超临界CO2,同时增加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至热缩管(3‑1)内压力和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达到试验设计压力;打开气体样品采集系统(7)中气液分离容器(7‑2)和调压阀IV(7‑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7‑4a)和气相色谱仪(7‑1)与气液分离容器(7‑2)之间管路上的阀门(7‑4c),用气相色谱仪(7‑1)检测产出气体的组分变化;启动控制软件自动采集样品室(3)内的时间、压力、温度等相关数据;(d)采集试验中的气体样品:打开气体样品采集系统(7)中气液分离容器(7‑2)和调压阀IV(7‑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7‑4a)和气液分离容器(7‑2)上部的阀门(7‑4b),通过气液分离容器(7‑2)上部的阀门(7‑4b)采集气体样品;(e)试验系统清理:试验结束后,打开抽真空系统(6)中真空容器(6‑2)和样品室(3)之间管路上的阀门(6‑4c)以及真空容器(6‑2)上靠近底部处的阀门(6‑4b),将热缩管(3‑1)内的气体慢慢泄放;同时,通过环压跟踪泵(8‑1)卸掉环形空间(3‑6)内的围压;解除气路连接,冷却降温;取出夹持器(3‑5)上的热缩管(3‑1),取出密封件,取出煤样及型煤垫片(3‑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唐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唐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3008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