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虚拟二次设备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2694.2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0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樊陈;倪益民;窦仁晖;赵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虚拟二次设备及其实现方法,所述设备包括CPU板,模拟发送过程层SV采样报文数据;模拟发送和接收所述过程层GOOSE报文数据,实现IRIG‑B对时;总线背板,用于实现所有板件间总线通信;电源板,为装置提供电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替代真实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参与检测调试,且能够按照调试需求设置模拟数据数值,实现整个变电站仿真调试环境的构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电站 过程 虚拟 二次 设备 及其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虚拟二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板,基于模型驱动的方式模拟发送过程层SV报文采样数据;基于模型驱动的方式模拟发送和接收过程层GOOSE报文数据;实现IRIG‑B对时;当模拟单个线路间隔的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时,所述二次设备包括一块CPU板;当模拟多个线路间隔的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时,通过总线背板扩展多个CPU板来实现;所有所述CPU板的硬件结构和应用模块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ICD文件进行驱动,具有互换性;总线背板,用于实现所有板件间总线通信;电源板:为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所述CPU板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模拟SV报文采样数据的点对点传输;PowerPC处理器,模拟生成SV报文采样数据和GOOSE报文数据;模拟网络传输所述过程层GOOSE报文数据;模拟网络传输过程层SV报文采样数据;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包括:光纤网络传输模块,模拟等间隔点对点传输IEC61850‑9‑2标准的所述SV报文采样数据;光纤串口传输模块,模拟点对点发送和接收IEC60044‑8标准的报文采样数据;所述PowerPC处理器包括报文数据生成模块,模拟生成所述SV报文采样数据和GOOSE报文数据;网络传输模块,模拟网络传输所述GOOSE报文数据;模拟网络传输IEC61850‑9‑2标准的SV报文采样数据;所述报文数据生成模块包括:存储模块,存储过程层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ICD文件;读取模块,读取所述ICD文件中的SV采样数据控制模块MSVCB和GOOSE数据控制模块GoCB的数量,读取SV采样数据控制模块MSVCB和GOOSE数据控制模块GoCB的信息;获取模块,获取SV采样数据控制模块MSVCB和GOOSE数据控制模块GoCB的数据集内各数据属性FCDA的数据类型、数据数量和数据顺序;数据模块,根据所述读取模块和获取模块的信息生成所述IEC61850‑9‑2标准的SV报文采样数据、IEC60044‑8标准的报文采样数据和GOOSE报文数据;录波模块,存储所述虚拟二次设备的录波配置文件,读取录波文件获取SV报文采样数据,并替换所述数据模块中的SV报文采样数据;所述报文数据生成模块还包括:SV采样数据设置模块,通过所述网络传输模块人工设置SV采样数据;SV采样数据异常模块,模拟SV采样数据的异常情况,实现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处于异常能力的检测;自动对点模块,实现GOOSE报文数据的自动对点;测试模块,实现GOOSE报文数据收发的测试;所述SV采样数据设置模块包括:参数设置模块,设置虚拟二次设备发送的互感器一二次电压分别和电流的变比;数值设置模块,设置发送的SV报文采样数据的模拟值;获取数据模块,根据所述参数设置模块和数据设置模块的信息,生成电压电流波形函数并抽取其离散数据;转换模块,将所述离散数据进行转换形成IEC61850‑9‑2标准或IEC60044‑8标准的报文采样数据,通过相应的所述传输模块进行发送;所述SV采样数据异常模块包括:报文跳点模块,设置随机数据发生函数,模拟发送SV报文采样在连续10个采样点以内的报文采样跳点的异常报文数据;报文错序模块,设置采样序号随机挑选函数,将后续报文提前发送,模拟报文错序异常报文数据;数据品质切换模块,在发送采样数据时随机更改采样数据的品质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8269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网主子站纵深安全防误系统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