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漆渣分离、再生系统的漆渣分离、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8067.7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8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蔡琦;廖有为;黄定标;吴义强;余晓明;黄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B09B3/00;C02F9/04;C02F1/52;C02F1/54;C02F1/5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渣分离、再生系统包括漆渣分离系统和漆渣再生系统,漆渣分离系统包括循环水槽、浮渣水槽、除渣水槽、漆渣收集斗、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循环水槽侧壁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一溢流板与浮渣水槽连接,浮渣水槽侧壁设有第二溢流板,浮渣水槽通过第二溢流板与除渣水槽内的漆渣收集斗连接,第一循环泵连接浮渣水槽和循环水槽,第二循环泵连接除渣水槽和浮渣水槽;漆渣分离系统通过转移装置与漆渣再生系统连接。本发明公开的漆渣分离、再生方法是将漆渣通过漆渣分离系统进行分离后,再通过再生系统进行漆渣再生。本发明的漆渣分离、再生系统与方法对收集分离的漆渣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变废为宝,而且还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再生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漆渣分离、再生系统的漆渣分离、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循环水槽(6)中含漆废水的pH值至7~9,并加入漆雾凝聚剂,使循环水槽(6)中聚合氯化铝的浓度为35‑45mg/L;含漆废水的pH是通过加入硅酸钠调节的;所述漆雾凝聚剂主要是由70‑74重量份三聚氰胺树脂、110‑13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26‑28重量份聚合氯化铝和10‑12重量份十二烷基胺盐酸盐混合制备的;2)调节循环水槽(6)侧壁上第一溢流板(1)的高度,使含漆废水通过辅助导流板(2)流入浮渣水槽(9)中,第一循环泵(7)将浮渣水槽(9)底部的水泵入循环水槽(6)中;3)浮渣水槽(9)中上浮的漆渣随着水流通过第二溢流板(3)流入漆渣收集斗(5)中,经过漆渣收集斗(5)中的过滤装置(4)过滤后的滤液流入除渣水槽(10)中并通过第二循环泵(8)泵入浮渣水槽(9)中,滤渣通过转移装置转移至脱水装置中进行热烘干脱除水分;热烘干脱除水分的具体方法为:将从漆渣收集装置中收集的漆渣均匀倒入脱水装置的入渣区(11)、然后经过过滤纸过滤,过滤后的漆渣在摊平区(13)平铺,驱动电机(15)带动履带(12)移动,使漆渣通过烘干区(14),低速真空机(16)和高速真空机(17)对烘干区(14)的漆渣进行鼓风干燥;4)将步骤3)热烘干脱除水分后的漆渣进行再生,满足涂装要求;其中所述漆渣分离、再生系统包括漆渣分离系统和漆渣再生系统,所述漆渣分离系统包括循环水槽(6)、浮渣水槽(9)、除渣水槽(10)、漆渣收集斗(5)、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所述循环水槽(6)侧壁设有第一溢流板(1),所述第一溢流板(1)与所述浮渣水槽(9)连接,浮渣水槽(9)侧壁设有第二溢流板(3),浮渣水槽(9)通过所述第二溢流板(3)与所述除渣水槽(10)内的所述漆渣收集斗(5)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7)连接浮渣水槽(9)和循环水槽(6),所述第二循环泵(8)连接除渣水槽(10)和浮渣水槽(9);所述漆渣分离系统通过转移装置与所述漆渣再生系统连接;所述漆渣再生系统主要包括与再生装置相连接的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主要包括入渣区(11)、摊平区(13)和烘干区(14),所述入渣区(11)设有过滤纸,所述摊平区(13)和烘干区(14)设在履带(12)上,所述履带(12)通过驱动电机(15)驱动,所述烘干区(14)上方设置有低速真空机(16)和高速真空机(1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4806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固定排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点机铰合模机构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