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石流拦砂坝溢流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1252.2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5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勇;崔鹏;唐金波;陈剑刚;周公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璐瑶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拦砂坝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包括两侧边墙和设于两侧边墙间的底部溢流面;溢流口进口形状为矩形,进口宽度B1大于进口高度h1;溢流口顶面的宽度由进口到出口保持一致,均等于进口宽度B1;溢流口出口形状为梯形,出口顶部宽度等于进口宽度B1,出口底部宽度B小于出口顶部宽度;溢流面为曲面,溢流面的高程和宽度均沿进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小;边墙为扭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使泥石流过坝后形成较长的泥舌,增大泥石流跌落点距坝脚的距离,减弱泥石流对坝后动床的冲刷程度,且结构体型简单,易于工程实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拦砂坝 溢流 | ||
【主权项】: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包括两侧边墙(3)和设于两侧边墙(3)间的底部溢流面(2),其特征在于:溢流口进口形状为矩形,进口宽度B1大于进口高度h1;溢流口顶面的宽度由进口到出口保持一致,均等于进口宽度B1;溢流口出口形状为梯形,出口顶部宽度等于进口宽度B1,出口底部宽度B小于出口顶部宽度;溢流面(2)为曲面,溢流面(2)的高程和宽度均沿进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小;边墙(3)为扭面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70125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农田灌溉水渠
- 下一篇:用于水闸防护的安全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