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环境下的气体循环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2694.9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0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金策;刘涛;苏新军;孙桂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01B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环境下的气体循环净化装置,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通的蠕动泵、钛泵和负压工作系统;蠕动泵依靠两截带挡片的波纹管做压缩、拉伸的动作实现气体输送;限位开关控制波纹管压缩、拉伸的行程,限位开关被触碰后,作用到一对互锁的继电器上,控制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转动通过联轴器传递到丝杠上,再传递给波纹管,实现波纹管的压缩、拉伸运动;钛泵内部装有海绵钛,铠装加热丝对其进行加热,并在钛泵内壁形成钛膜,吸收氮、氢、氧等杂质气体。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在负压环境下使用保护气体进行的长时间工作作业,可以在不破坏系统负压环境的情况下,对系统内部的惰性气体进行净化提纯,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工作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气体 循环 净化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负压环境下的气体循环净化装置,包括通过循环管路(4)依次连通的蠕动泵(1)、钛泵(2)和负压工作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泵(1)包括支撑架(5)、电机(6)、联轴器(7)、轴支撑架(8)、丝杠(9)、滑块(10)、活动板(11)、波纹管(12)、限位开关(14)和滑动轴(15);支撑架(5)是由两块侧板(24)和一块底板(25)组成的“ㄩ”型结构;支撑架(5)靠近电机(6)一侧的侧板(24)形成缺口,电机(6)的驱动杆(23)与联轴器(7)连接;两个轴支撑架(8)分别安装于支撑架(5)的底板(25)上,且靠近侧板(24)内壁设置;丝杠(9)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轴支撑架(8)上,其中一端与联轴器(7)连接;滑块(10)安装于丝杠(9)上;活动板(11)是由竖板(26)与固定于滑块(20)上的横板(34)组成的“⊥”型结构,活动板(11)的竖板(26)与支撑架(5)的侧板(24)平行,且竖板(26)边角处形成与侧板(24)通孔相对应的滑动轴孔;波纹管(12)两端分别与两侧板(24)固定,且中间被竖板(26)分隔成左波纹管(27)和右波纹管(28)两部分;两侧板(24)和竖板(26)对应左波纹管(27)和右波纹管(28)端面中心的位置形成透气孔(29),左波纹管(27)和右波纹管(28)内部对应透气孔(29)的位置安装有挡片(13);两个限位开关(14)分别安装于底板(25)上,且靠近轴支撑架(8)设置;滑动轴(15)分别穿过两侧板(24)和竖板(26),安装于支撑架(5)上;所述钛泵(2)包括圆筒形钛泵外壳(16)、刀口密封电极法兰(17)、金属密封垫圈(18)、内胆(19)、铠装加热丝(20)、电极针(21)和海绵钛(22);钛泵外壳(16)上端形成刀口密封法兰(30),钛泵外壳(16)的筒体两侧分别设置进气口(32)和出气口(33);刀口密封电极法兰(17)安装于钛泵外壳(16)上端,且钛泵外壳(16)和刀口密封电极法兰(17)之间设置有金属密封垫圈(18);内胆(19)置于钛泵外壳(16)空腔中,且通过多个连接板(31)与电极法兰(1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内胆(19)呈圆筒状,其筒壁及筒底形成均布的圆孔,内胆(19)内部装有海绵钛(22);铠装加热丝(20)置于内胆(19)内;多个电极针(21)焊接在电极法兰(17)上,且一端深入内胆(19)内部,其中一对电极针(21)深入内胆(19)的一端与铠装加热丝(20)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7269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