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箱真空钎焊装夹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4086.5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云;姚连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固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真空钎焊装夹工装。所述装夹工装包括:左导轨板、后框、右导轨板、前框、右护板、左压板组、左护板以及右压板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螺钉定位和内部支撑的装夹形式,替代外部用平板及螺柱的装夹方式,可以提高安装精度,防止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及位移,提高焊缝质量及装夹效率,降低装夹难度等;(2)减少了工装使用量,尤其是专用工装的使用,节约了工装费用;(3)降低了单台件钎焊机箱装夹后的体积,可在一个真空钎焊炉内放置更多工件,提高钎焊效率,节约能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机箱 真空 钎焊 工装 | ||
【主权项】:
一种计算机机箱真空钎焊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工装包括:左导轨板(1)、后框(2)、右导轨板(3)、前框(5)、右护板(7)、左压板组(9)、左护板(10)以及右压板组;所述左导轨板(1)及右导轨板(3)对向地竖直放置;所述左导轨板(1)后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四个工艺孔,其中,最上面的工艺孔与最下面的工艺孔为第一组工艺孔,中间的两个工艺孔为第二组工艺孔;所述左导轨板(1)前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四个工艺孔,其中,最上面的工艺孔与最下面的工艺孔为第三组工艺孔,中间的两个工艺孔为第四组工艺孔;所述左压板组(9)设有两条压板,分为前端左压板和后端左压板;所述后端左压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组工艺孔中两个工艺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前端左压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组工艺孔中两个工艺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左护板(10)后端上设有第五组工艺孔,所述第五组工艺孔的位置设置为当左护板(10)与左导轨板(1)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一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左导轨板(1)、左护板(10)、后端左压板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及螺纹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左护板(10)前端上设有第六组工艺孔,所述第六组工艺孔的位置设置为当左护板(10)与左导轨板(1)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三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左导轨板(1)、左护板(10)、前端左压板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及螺纹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右导轨板(3)后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四个工艺孔,其中,最上面的工艺孔与最下面的工艺孔为第七组工艺孔,中间的两个工艺孔为第八组工艺孔;所述右导轨板(3)前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四个工艺孔,其中,最上面的工艺孔与最下面的工艺孔为第九组工艺孔,中间的两个工艺孔为第十组工艺孔;所述右压板组设有两条压板,分为前端右压板和后端右压板;所述后端右压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七组工艺孔中两个工艺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前端右压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九组工艺孔中两个工艺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右护板(7)后端上设有第十一组工艺孔,所述第十一组工艺孔的位置设置为当右护板(7)与右导轨板(3)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七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右导轨板(3)、右护板(7)、后端右压板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及螺纹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右护板(7)前端上设有第十二组工艺孔,所述第十二组工艺孔的位置设置为当右护板(7)与右导轨板(3)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九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右导轨板(3)、右护板(7)、前端右压板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及螺纹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后框(2)的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各设有一对工艺孔,分为后框左工艺孔组以及后框右工艺孔组;所述后框左工艺孔组的位置设置为当后框(2)与左导轨板(1)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二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后框(2)、左导轨板(1)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后框右工艺孔组的位置设置为当后框(2)与右导轨板(3)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八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后框(2)、右导轨板(3)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前框(5)的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各设有一对工艺孔,分为前框左工艺孔组以及前框右工艺孔组;所述前框左工艺孔组的位置设置为当前框(5)与左导轨板(1)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四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前框(5)、左导轨板(1)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所述前框右工艺孔组的位置设置为当前框(5)与右导轨板(3)相互固定于一起时与所述第十组工艺孔相匹配,安装时,前框(5)、右导轨板(3)上相互对应位置的工艺孔通过螺钉依次贯通固定;在所述左导轨板(1)与前框(5)之间、左导轨板(1)与后框(2)之间、右导轨板(3)与前框(5)之间、右导轨板(3)与后框(2)之间、左导轨板(1)与左护板(10)之间、右导轨板(3)与右护板(7)之间均设有0.2mm~0.3mm的钎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5408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快换机构及其快换方法
- 下一篇:童车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