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3425.2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2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蛟;程在全;黄兴奇;李定琴;钟巧芳;殷富有;张敦宇;王玲仙;付坚;蒋聪;陈玲;余腾琼;柯学;曾民;陈越;肖素勤;王波;罗红梅;蒋春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50223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两室通过倾斜的稻飞虱通道连接,稻飞虱通道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上连接的一端口低于稻飞虱通道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上连接的一端口,稻飞虱通道上设置有阀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均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使用本实用新型只需打开阀门,稻飞虱便会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迁移到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内并寄生于待鉴定水稻材料;其接种条件省略了准备若干若虫或者成虫的繁琐过程,接种稻飞虱的时候不受虫期的限制,避免人工转虫时对虫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伤害,同时也克服了在一个温室中不同稻飞虱相互混杂进入同一个鉴定材料的情况,保证了接种后数据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抗稻飞虱 鉴定 装置 | ||
【主权项】:
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相同结构是:在圆筒(11)的壁上固定连接至少三根竖直杆(7),圆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门框(16),门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门梁(15),门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竖直杆(7)固定连接,门框(16)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17),门(17)上设置有门栓(18),竖直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Ⅰ(8),圆筒(11)的底部插入底座(3)的环形凹槽(22)内且与环形凹槽(22)间隙配合,底座(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上设置有固定孔(21),管孔环Ⅰ(14)的孔径相与管孔环Ⅱ(19)的孔径相等且与稻飞虱通道(4)的孔径相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的外部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杆(7)的外部均分别设置有网罩(6),网罩(6)的底口与圆筒(11)的外壁连接;网罩(6)在与管孔环Ⅰ(14)或管孔环Ⅱ(19)以及门框(16)对应的部位分别开有与对应的管孔环Ⅰ(14)的形状、管孔环Ⅱ(19)的形状、门框(16)的形状相同的孔、各孔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管孔环Ⅰ(14)、管孔环Ⅱ(19)、门框(16)固定连接,所述的网罩(6)的孔径为0.1mm~0.3 mm;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不同的结构是: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环Ⅱ(9)和圆环Ⅲ(10),圆环Ⅱ(9)和圆环Ⅲ(10)之间固定连接有管孔环Ⅰ(14),管孔环Ⅰ(14)的数量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数量相等;在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立杆(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管孔环Ⅱ(19),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上圆环Ⅱ(9)和圆环Ⅲ(10)的位置均低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杆(7)上的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管孔环Ⅰ(14)低于管孔环Ⅱ(19);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连接关系是: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通过倾斜的稻飞虱通道(4)连接,稻飞虱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上的管孔环Ⅰ(14)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上的管孔环Ⅱ(19)固定连接,稻飞虱通道(4)上设置有阀门(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06342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
- 下一篇:一种鸽子自动喂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