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N×N阵列激光雷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5686.7 | 申请日: | 2014-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清;周祥;张飙;马建军;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N×N阵列激光雷达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姿态测量模块、GPS接收机、外部存储器、显示器、脉冲激光器、准直透镜、分光片、光纤分束器、发射透镜阵列、全反射镜、PIN高速光电探测模块、接收透镜、光纤耦合阵列、雪崩光电二极管即APD阵列探测器、跨阻放大模块、增益可调放大模块、高速比较模块、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宽带放大模块、模拟数字即AD转换模块、微控制器阵列A和微控制器阵列B。本实用新型脉冲激光点阵照明目标,发射功率利用充分;瞬间同步获取距离、强度信息;多个APD面阵芯片构成APD阵列探测器提高了分辨率;无扫描装置显著降低光学设计复杂度;使用光纤耦合阵列有效减少视场外环境光、杂散光进入APD阵列探测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激光雷达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N×N阵列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N×N阵列激光雷达装置包括:控制子系统(1)、发射子系统(2)、接收子系统(3)和测距与强度获取子系统(4);控制子系统(1)包括:主控制器(101)、姿态测量模块(102)、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接收机(103)、外部存储器(104)和显示器(105);发射子系统(2)包括:脉冲激光器(201)、准直透镜(202)、分光片(203)、光纤分束器(204)、发射透镜阵列(205)、全反射镜(206)和P‑I‑N结构二极管即PIN高速光电探测模块(207);接收子系统(3)包括:接收透镜(301)、光纤耦合阵列(302)和雪崩光电二极管即APD阵列探测器(303);测距与强度获取子系统(4)包括:跨阻放大模块(401)、增益可调放大模块(402)、宽带放大模块(403)、高速比较模块(404)、模拟数字即AD转换模块(405)、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406)、微控制器阵列A(407)和微控制器阵列B(408);主控制器(101)分别与姿态测量模块(102)、GPS接收机(103)、显示器(105)、外部存储器(104)、脉冲激光器(201)、PIN高速光电探测模块(207)、微控制器阵列A(407)和微控制器阵列B(408)相连;脉冲激光器(201)发出的激光先经过准直透镜(202),然后通过分光片(203)分为反射和透射两路激光,占小部分的反射激光通过全反镜(206)进入PIN高速光电探测模块(207),占大部分的透射激光经光纤分束器(204)进入发射透镜阵列(205)照射目标,PIN高速光电探测模块(207)输出的信号分成三路分别输入主控制器(101)、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406)和AD转换模块(405);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经接收透镜(301)聚焦进入光纤耦合阵列(302),光纤耦合阵列(302)分组输出多束激光信号耦合到APD阵列探测器(303)的各个光敏面单元上;APD阵列探测器(303)输出的信号进入跨阻放大模块(401),跨阻放大模块(401)输出的信号同时进入增益可调放大模块(402)和宽带放大模块(403);增益可调放大模块(402)输出的信号进入高速比较模块(404),高速比较模块(404)输出的信号进入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406),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406)由微控制器阵列B(408)控制,宽带放大模块(403)输出到AD转换模块(405),AD转换模块(405)由微控制器阵列A(407)实现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01568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北斗通信定位的手持巡线仪
- 下一篇:一种单脉冲高精度测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