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密度相关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4538.2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7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詹宜巨;袁飞;蔡庆玲;黄江东;王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84/20 | 分类号: | H04W84/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相关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全部节点分别被设置为三种类型:代表节点、成员节点和独立节点,将代表节点和独立节点所采集到的感知数据上传到外部网络,而成员节点所采集到的感知数据则已被代表节点所采集到的感知数据代表,并不进行上传,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本发明的数据融合方法具有准确性高、能耗小、实用性强和应用方式灵活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节点密集部署、节点数据频繁上传,且监测对象变化缓慢的场合。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密度 相关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融合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相关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i在同一时刻向其全部邻居节点v1,v2,…,vn发送该时刻的感知数据D,并接收其全部邻居节点v1,v2,…,vn向其发送的该时刻的感知数据D′1,D′2,...D′n,其中,n为节点i的邻居节点总数量;步骤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i分别判断其是否为核心节点;步骤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分别将其全部邻居节点v1,v2,…,vn划分为ε邻域内节点集合NodeSet(i)inner和ε邻域外节点集合NodeSet(i)outer;步骤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i分别计算并保存其相对于邻居节点的数据密度相关度Sim(i);步骤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分别向其ε邻域内节点集合NodeSet(i)inner中的每一个节点发送信息包(ki,1,Sim(i))、向其ε邻域外节点集合NodeSet(i)outer中的每一个节点发送信息包(ki,‑1,Sim(i)),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作为非核心节点的节点i,分别向其全部邻居节点v1,v2,…,vn广播信息包(ki,0,Sim(i)),其中,信息包中的ki为节点i的编号,Sim(i)为节点i保存的相对于邻居节点的数据密度相关度,“1”、“‑1”和“0”为标志信息;并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i,分别接收其全部邻居节点v1,v2,…,vn向其发送的信息包;步骤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i分别依据接收到的信息包进行判断,以将其设置为相应的节点类型:对于作为非核心节点的节点i,如果其接收到的全部信息包的标志信息均为“0”或者均为“‑1”,则设置为独立节点,否则,设置为成员节点;对于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如果其没有接收到标志信息为“1”的信息包,则设置为代表节点;对于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如果其接收到一个或以上标志信息为“1”的信息包,则将其节点编号ki、保存的数据密度相关度Sim(i)和接收到标志信息为“1”的信息包中的节点编号ki发送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向其发送该信息的核心节点划分到若干个局部相关区域,将每一个局部相关区域中数据密度相关度Sim(i)最大的核心节点标记成代表节点,而该局部相关区域中的其余核心节点则标记成成员节点,并将标记信息发送回相应的核心节点,接收到标记信息的核心节点设置成相应的节点类型,其中,对于一个局部相关区域中的任意一个核心节点,其至少向该局部相关区域中一个核心节点发送标志信息为“1”的信息包,或者其至少接收到该局部相关区域中一个核心节点发送的标志信息为“1”的信息包;步骤七,将代表节点和独立节点所采集到的感知数据上传到外部网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3453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冷却型带风机风道铸铝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有源节点的组网同步与管理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