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制单晶的方法及热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5638.0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7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万前 |
主分类号: | C30B15/00 | 分类号: | C30B15/0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制单晶的方法及热场。本发明尽力创建一个近于无对流的热场:用方形浅平底坩堝做熔体的容器;坩埚的边长仅大于晶棒数毫米;平板状的发热片紧贴在坩埚底的下表面与侧壁的外侧;二者再与隔热层紧贴在一起。对固定的坩埚连续供料,待晶棒“等径”后停止旋转,直接连续拉出方形的单晶硅棒。本法可用于生长单晶硅或兰宝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单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拉制单晶的方法及热场,其特征在于:一、本发明的拉晶方法:1)、在方形的坩埚内拉制方形或园形的单晶棒;也可在园形的坩埚内拉园形的单晶棒;;2)、当拉方形单晶棒时,坩埚既不旋转也不上下移动;3)、引晶时,上下移动的晶种可转动也可不转动;4)、晶棒直径近于坩埚的边长后,晶棒不再转动;5)、晶棒拉出坩埚后,在一定高度内,处于隔热状态;再之上的晶棒,则处于辐射致冷的状态;6)、晶棒向上的牵引力,开始作用在晶仔上,最后直接作用在的晶棒上;7)、利用双层坩埚壁之间的空间,作连续加料的熔料器;8)、坩埚埚底距晶棒的结晶面不小于数毫米即可9)、坩埚的埚底与侧壁内均设置发热片;在侧壁之上再另置发热片;10)、用对坩埚整体直接称重的方式,控制坩埚内硅熔体的液面位置;11)、间断测试发热体的电阻值,将发热体的电阻阻值的大小,换算后做控温的参数;12)、将坩埚的底与壁均保持在略高于硅熔点的温度上;二、本发明的热场:1)、由石英玻璃坩埚改为陶瓷坩埚:2)、坩埚由直径约为晶棒直径3倍的深园桶形,改为尺寸略大于方形晶棒尺寸的浅方盘形,也可为浅园盘形;埚底由几段园弧构成的非平面形,改为平板形,硅棒的结晶面与坩埚底之间的硅熔体的厚度不小于数毫米即可;3)、由原石英坩埚和石墨坩埚外侧的园筒形石墨加热器,通电发热后以辐射换热的方式,加热石墨坩埚,再由石墨坩埚加热石英坩埚,石英坩埚再加热并最终熔融金层属硅的传热方式,改为在陶瓷坩埚的侧壁和底板外,满置一种发热平板通电发热,其热量个直接由坩埚底和坩埚壁传给金属硅,以此建立并维持在熔融硅中创造出一个最有利于结晶,等温线为水平,近于是由下向上一维传热的状态。4)、由原在加热器与单晶炉炉壁之间设置隔热筒,改为在坩埚的底板下和侧壁外,直接设置一体化的隔热层;隔热层将发热板与坩埚包围成一体;5)、双层坩埚壁间为连续加料槽,内壁底部有连通孔,内壁兼作限结晶器;6)、取消下托轴的旋转和轴移的机构;7)、增加坩埚‑一隔热系统的三点称重机构;8}、增设上提晶棒的连续提升机构;9)、增设晶棒坊切断机构;10)、增设炉外向炉内连续供晶粒的机构;11)、增设炉内对所供晶粒向坩埚的熔融供料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万前,未经罗万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1563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线容纳槽的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节能多用的一体式灯具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