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MOS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09479.3 | 申请日: | 201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8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平;底聪;廖航;熊景枝;刘竞秀;李泽宏;任敏;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所述器件在有源区上层两端具有对称的平面栅MOS结构,在所述MOS结构之间具有U型复合漂移区,所述U型复合漂移区沿元胞中心左右对称。本发明通过形成的具有对称特性的U型复合漂移区和复合栅结构,在一定的元胞宽度下可获得高的器件击穿电压和低的导通压降/电阻特性,是一种双向对称的电场截止型器件;在IGBT工作模式时,是一种具有载流子存储层和场截止层的IGBT器件,在MOS工作模式时,是一种具有减小漂移区电阻高掺杂层和场截止层的MOS器件;通过所述U型复合漂移区和复合栅结构的复合作用,本发明结构不会发生器件的横向和纵向穿通击穿,具有高的耐压和低的导通压降/电阻特性。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mos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双向MOS型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P型衬底(101)和设置在P型衬底(101)上表面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漂移区和对称设置在漂移区上层两端的第一MOS结构和第二MOS结构;所述第一MOS结构包括第一P型体区(209),设置于第一P型体区(209)中的第一P+体接触区(207),设置于第一P型体区(209)中的第一N+源区(211),设置在第一P型体区(209)上表面的第一金属电极(203)和第一栅结构;所述第一P+体接触区(207)与第一N+源区(211)相互独立,且上表面均与第一金属电极(203)相连;所述第一栅结构为平面栅结构,由第一平面栅介质(213)与设置在第一平面栅介质(213)上表面的第一栅电极(205)构成;所述第二MOS结构包括第二P型体区(210),设置于第二P型体区(210)中的第二P+体接触区(208),设置于第二P型体区(210)中的第二N+源区(212),设置在第二P型体区(210)上表面的第二金属电极(204)和第二栅结构;所述第二P+体接触区(208)与第二N+源区(212)相互独立,且上表面均与第二金属电极(204)相连;所述第二栅结构为平面栅结构,由第二平面栅介质(214)与设置在第二平面栅介质(214)上表面的第二栅电极(206)构成;所述漂移区包括介质深槽(215),对称设置在介质深槽(215)两侧的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设置在介质深槽(215)下方的N型区(201);所述第一P型体区(209)的下表面和侧面与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连接;所述第二P型体区(210)的下表面和侧面与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连接;所述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分别与介质深槽(215)上端的侧面连接;所述介质深槽(215)下端嵌入N型区(201)中,所述介质深槽(215)的中线、所述N型区(201)的中线与元胞中线重合;所述N型区(201)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连接,其下表面与P型衬底(101)连接;所述介质深槽(215)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的宽度和深度;所述介质深槽(215)嵌入N型区(201)中部分的深度大于介质深槽(215)的宽度,其嵌入N型区(201)中部分的深度还大于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的深度,其嵌入N型区(201)中部分的深度还大于介质深槽(215)底部与P衬底(101)之间的N型区(201)的深度;所述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与P型衬底(101)之间具有第一P型区(219);所述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与P型衬底(101)之间具有第二P型区(220);所述第一P型区(219)和第二P型区(220)对称设置在N型区(201)两侧并与N型区(201)的侧面连接;所述介质深槽(215)中靠近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填充栅导电材料的第一填充槽(221),靠近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填充栅导电材料的第二填充槽(222);所述第一填充槽(221)和第二填充槽(222)位置对称,且深度与宽度均小于介质深槽(215)的深度和宽度;所述第一填充槽(221)和第二填充槽(222)的深度均大于第一高掺杂N型层(217)和第二高掺杂N型层(218)的深度;所述第一填充槽(221)与第一栅电极(205)连接,所述第二填充槽(222)与第二栅电极(206)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0947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