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敞车的侧墙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35198.8 | 申请日: | 2014-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武慧平;胡跃明;赵华瑞;何衍;林量才;汤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8 | 分类号: | B61D17/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万仲达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敞车的侧墙结构,包括上侧梁,上侧梁内侧设有内置枕柱和内置侧柱,上侧梁由外侧翻边板、上部平面板、内侧斜面板和下部竖立板压型而成,内置枕柱和内置侧柱上部焊在内侧斜面板和下部竖立板上,内置枕柱外侧、相邻内置枕柱和内置侧柱间以及相邻两内置侧柱间分别设有内置小立柱,内置小立柱上部焊在内侧斜面板和下部竖立板上;侧墙板包括平直侧墙板和弧形板,内置枕柱下部部分、内置侧柱下部部分和内置小立柱下部整体分别焊在平直侧墙板上,多块弧形板分别焊接在相邻内置枕柱和内置侧柱间及相邻两内置侧柱间,平直侧墙板上端与下部竖立板下端对接,平直侧墙板下端与弧形板上端焊接,弧形板下端与车体地板焊接。适用于各种敞车。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敞车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敞车的侧墙结构,包括上侧梁(1)和侧墙板(2),所述上侧梁(1)的内侧纵向分别设有内置枕柱(3)和内置侧柱(4),所述上侧梁(1)由外侧翻边板(1a)、上部平面板(1b)、内侧斜面板(1c)和下部竖立板(1d)整体压型而成,所述内置枕柱(3)和内置侧柱(4)上部的开口边缘焊接在所述内侧斜面板(1c)和下部竖立板(1d)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枕柱(3)外侧、相邻的所述内置枕柱(3)和内置侧柱(4)之间以及相邻的两所述内置侧柱(4)之间分别设有内置小立柱(5),所述内置小立柱(5)上部的开口边缘也焊接在所述内侧斜面板(1c)和下部竖立板(1d)上;所述侧墙板(2)包括整体平板结构的平直侧墙板(2a)和弧形小块结构的弧形板(2b),所述内置枕柱(3)下部部分、内置侧柱(4)下部部分和内置小立柱(5)下部整体的开口边缘分别焊接在所述平直侧墙板(2a)上,多块所述弧形板(2b)分别焊接在相邻的所述内置枕柱(3)和内置侧柱(4)之间以及相邻的两所述内置侧柱(4)之间,所述平直侧墙板(2a)的上端与所述下部竖立板(1d)的下端对接,所述平直侧墙板(2a)的下端与所述弧形板(2b)的上端焊接,所述弧形板(2b)的下端与车体地板焊接;所述内置枕柱(3)外侧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内置小立柱(5),相邻所述内置枕柱(3)和内置侧柱(4)之间以及相邻的两所述内置侧柱(4)之间分别设有两根所述内置小立柱(5);所述内置小立柱(5)下端通过底座(6)与所述弧形板(2b)相连;所述底座(6)由两块底座弧形板(6a)和一块底座连接板(6b)拼装而成,所述底座弧形板(6a)的弧形侧边与所述弧形板(2b)相配合,所述底座(6)上端与所述内置小立柱(5)下端对接,所述底座(6)的弧形开口与所述弧形板(2b)对接;所述车体地板底面对应所述内置小立柱(5)的位置分别设有连接车体纵向梁的小横梁(7);所述弧形板(2b)外侧对应所述内置小立柱(5)位置分别设有传力板(8),所述传力板(8)上端焊接在所述弧形板(2b)外侧,所述传力板(8)下端与所述小横梁(7)焊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3519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评价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料车翻转倾倒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