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河道的原位清淤、增氧及景观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20539.4 | 申请日: | 2014-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盛彦清;李兆冉;孙启耀;孙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水质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染河道的原位清淤、增氧及景观构建方法。清除污染河道底部的污染底泥,形成河水导流沟槽,在所述河水导流沟槽底层铺设有生物填料和增氧装置,将清除的污染底泥堆积于污染河道一侧或两侧的裸露河床上,形成高位河床。所述高位河床上构建水体景观。本发明完全消除了以往河道污染水体散发的恶臭及裸露的黑臭河床,水质指标明显改善,同时构建了水体景观,大幅降低了河道水质修复的技术难度。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河道 原位 清淤 景观 构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污染河道的原位清淤、增氧及景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污染河道底部的污染底泥,形成河水导流沟槽,在所述河水导流沟槽底层铺设有生物填料(3)和增氧装置,将清除的污染底泥堆积于污染河道一侧或两侧的裸露河床上,形成高位河床(2);所述增氧装置包括风机和带有微孔的增氧管,所述风机设置于河道堤岸(1)上,所述带有微孔的增氧管铺设于污染河道底部的河水导流沟槽内,通过风机对带有微孔的增氧管进行底层微孔曝气增氧,使生物填料(3)的表层形成生物膜,实现水质的净化;所述高位河床(2)上构建水体景观;原河道漫流水系(5)直接汇入原位清淤所形成的河水导流沟槽内,形成主流湍流水系(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2053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浮式消波堤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吹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