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使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3323.7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崔光磊;韩鹏献;姚建华;韩晓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11/50 | 分类号: | H01G11/50;H01G11/24;H01G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该负极片是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成浆料后涂覆于集流体得到,其中负极活性物质为球形聚酰亚胺炭材料,集流体具有可以自由穿梭锂离子的孔道结构,开孔率为20%~60%,厚度为10~30μm。该负极片具有球形度好、粒径小、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电容器中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嵌入/脱出速度,从而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锂辅助电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容器 负极 使用 | ||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该负极片是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成浆料后涂覆于集流体得到;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中活性材料为球形聚酰亚胺炭材料,活性材料粒径为1~10μm,比表面积10~500m2/g;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集流体为多孔铜箔、多孔钛网或多孔不锈钢网,集流体可以自由穿梭锂离子,开孔率为20~60%,厚度为10~30μm,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球形聚酰亚胺炭材料制备过程是,将4,4’‑二氨基二苯醚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溶解后,先后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均苯四甲酸酐,之后将混合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反应2~15h得到球形聚酰亚胺:将球形聚酰亚胺材料置于炭化炉中,按2~10℃/min的升温速率至600~1000℃,停留1~5h,降温后得到球形聚酰亚胺炭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7332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