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叶黄酮薄荷皮芯型复合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1203.3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江;方志财;李俊;蔡京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2 | 分类号: | D01F8/02;D01F8/14;D01F1/10;D01D5/3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尤其涉及一种竹叶黄酮薄荷皮芯型复合纤维。它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电气石处理;芯层材料处理形成无纺针刺麻棕纤维气凝胶芯层材料;皮层材料处理:将0.1-0.3重量份经过处理后的电气石与0.6-0.8重量份乙二醇、0.01-0.04重量份竹叶黄酮和0.02-0.05重量份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配制成第一浆液;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的制备方法为:在20-30℃下,将β-环糊精和薄荷油按质量比8-15:40-65混合,形成包合物形态的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将苯二甲酸和丙三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加入第一浆液、氧化镁和氢氧化钙进行缩聚反应,经铸带和切粒得到聚酯切片皮层材料;复合熔融纺丝制成竹叶黄酮薄荷皮芯型复合纤维。本发明纤维抗菌保健舒适环保。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叶 黄酮 薄荷 皮芯型 复合 纤维 | ||
【主权项】:
一种竹叶黄酮薄荷皮芯型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电气石处理:将粒径≤0.5微米的电气石粉末用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所述偶联剂与所述电气石粉末质量比为2‑4:100;(2)芯层材料处理:将麻纤维和山棕纤维经过脱胶处理,然后梳理并剪短成短麻纤维和短棕纤维,再将30‑40重量份的所述短麻纤维和25‑50重量份的所述短棕纤维在100‑400重量份木质纤维素气凝胶液中混合浸渍15‑20min,然后取出沥干并送至开松机内进行开松与混合;将所述开松后的短麻纤维和短棕纤维通过气流由滚筒槽均匀而下,均匀排列形成S形截面结构的网状半成品;将所述网状半成品经过至少两次水针加固的水刺处理,经复合缠结形成无纺针刺麻棕纤维气凝胶芯层材料;(3)皮层材料处理:将0.1‑0.3重量份所述经过处理后的电气石与0.6‑0.8重量份乙二醇、0.01‑0.04重量份竹叶黄酮和0.02‑0.05重量份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配制成第一浆液; 所述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的制备方法为:在20‑30℃下,将β‑环糊精和薄荷油按质量比8‑15:40‑65混合,薄荷油以分子的形态嵌入到β‑环糊精内腔,形成包合物形态的β‑环糊精薄荷油微粉;所述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为:选择安吉六年生以上竹子的下部分的干叶,粉碎成0.5‑0.8mm的竹叶细粉;用质量分数为75‑85%的甲醇溶液溶解并超声28‑35min,然后再加75‑85wt%的甲醇溶液溶解后过滤,取滤液作为柱层析的待分离液;柱层析方法用的固定相为C18,流动相A为pH值3.5‑4.5的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为乙腈,在柱温28‑32℃、pH值5‑6的条件下按0.9‑1.2ml/min的流速梯度洗脱90‑100min;梯度洗脱条件具体为:在0‑55min,所述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90‑95)/(5‑10);在56‑75min,所述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80‑85)/(15‑20);在76‑90min,所述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68‑72)/(28‑32);在91‑100min,所述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90‑95)/(5‑10);将80‑120重量份苯二甲酸和50‑90重量份丙三醇在220‑24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所述第一浆液、0.02‑0.04份氧化镁、0.01‑0.03份氢氧化钙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温度为180‑210℃,反应时间为5‑10min,反应结束后出料,经铸带和切粒得到聚酯切片皮层材料;(4)复合熔融纺丝:将所述麻棕纤维气凝胶芯层材料熔融进入复合纺丝喷头中的内层铸膜液入口,将所述聚酯切片皮层材料熔融进入复合纺丝喷头中的外层铸膜液入口,进行复合纺丝,然后卷曲、拉伸;最后置于110‑130℃的上下热风中循环穿透干燥定型1‑2h制成竹叶黄酮薄荷皮芯型复合纤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7120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