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防御连续闪络或多次闪络的灭弧防雷间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39144.1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白鉴知;梁雪;吴东;刘太东;李国栋;周政;欧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王嬿蕾 |
| 主分类号: | H01T4/10 | 分类号: | H01T4/10;H01T1/02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能防御连续闪络或多次闪络的灭弧防雷间隙装置,本发明采用上下层设计,上层储弹仓作为多重雷击时的备用仓;当第一次雷击发生时,位于下方的储弹仓进行动作,若第二次雷击发生在第一发灭弧弹丸已打出,而第二发灭弧弹丸尚未就位时,则上层储弹仓动作,打出灭弧弹丸,整个动作迅速完成;若两次雷击连续发生后,即下层动作且上层也动作后,再发生雷击,此时下层灭弧弹丸已经就位,可以保证灭弧弹丸动作抑制第三次雷击,以此类推,可以抑制多重雷击,避免多重雷击多线路造成损害。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御 连续 多次 防雷 间隙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能防御连续闪络或多次闪络的灭弧防雷间隙装置,包括灭弧装置、绝缘子串(1)以及并列安装在绝缘子串(1)附近的保护间隙装置;所述保护间隙装置主要由通过连接金具(2)安装在绝缘子串(1)一端的高压端电极(5)和通过连接金具(2)与杆塔横担(3)连接的低压端电极(4)构成;所述的灭弧装置固定安装在低压端电极(4)一侧的连接金具(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弧装置包括上层灭弧储弹仓(17)和下层灭弧储弹仓(6);在所述的下层灭弧储弹仓(6)的内部设有触发线圈I(7)、侧面电极a(81)、触发电极b(82)、弹丸触发位置I(9)、灭弧弹丸I(10)、弹丸轨道I(11)和弹簧转盘(12);所述的侧面电极a(81)和触发电极b(82)均分别设在弹丸触发位置I(9)的侧壁上,并且所述侧面电极a(81)和触发电极b(82)分别与触发线圈I(7)连接;所述弹簧转盘(12)安装在下层灭弧储弹仓(6)的中心位置;在所述的上层灭弧储弹仓(17)的内部设有触发线圈II(18)、触发电极c(191)、侧面电极d(192)、弹丸触发位置II(20)、灭弧弹丸II(21)、弹丸轨道II(22)和自动旋转转盘(23);所述触发电极c(191)和侧面电极d(192)设在弹丸触发位置II(20)上,并分别与触发线圈II(18)连接;所述的弹丸触发位置II(20)与弹丸触发位置I(9)相对应;所述自动旋转转盘(23)安装在上层灭弧储弹仓(17)的中心位置;所述的低压端电极(4)的一端依次穿过触发线圈I(7)、触发线圈II(18)后与连接金具(2)相连接;在未发生闪络时,处于弹丸触发位置I(9)的灭弧弹丸I(10)与触发线圈I(7)的电路回路为导通状态,处于弹丸触发位置II(20)的灭弧弹丸II(21)与触发线圈II(18)的电路回路为断开状态;当发生一次闪络时,处于弹丸触发位置I(9)的灭弧弹丸I(10)触发进行灭弧,并且在从灭弧装置中掉落时,处于弹丸触发位置II(20)的灭弧弹丸II(21)与触发线圈II(18)的电路回路变为导通状态,等待下一次闪络时进行触发灭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王嬿蕾,未经王巨丰;王嬿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3914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