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光滑表面与射流相结合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8305.6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易;刘政;蔡圣康;黄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地址: | 41008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光滑表面与射流相结合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设计变量;根据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数值类型,分析各设计变量对凹坑型非光滑表面汽车Cd值的影响关系;构建近似模型;检验近似模型的拟合精度,选取试验点进行CFD仿真,并与Kriging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多岛遗传优化算法,获得最优解时的设计变量值重新建模进行仿真分析计算,采用最优解进行优化,观察模型底部和侧部的气流汇合流动形态和位置;在气流汇合中心区域设置喷射装置。本发明可以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降低能量的耗散,实现模型的二重减阻,进一步减小汽车车身的气动阻力,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 ||
搜索关键词: | 光滑 表面 射流 相结合 车身 气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非光滑表面与射流相结合的车身气动减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MIRA直背模型尾部引入以凹坑深度、凹坑直径、凹坑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为参数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具体优化设计步骤如下:a.将凹坑单元体直径D、凹坑单元体深度S、凹坑单元体之间横向间距W和纵向间距L设置为设计变量;b.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选取若干组样本点进行CFD模拟计算,得到各组的响应值,分析各设计变量对凹坑型非光滑表面汽车Cd值的影响关系;c.根据设计变量和优化目标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Kriging模型构建近似模型;d.检验近似模型的拟合精度,在设计空间中选取试验设计方案外的任意若干个试验点进行CFD仿真,并与Kriging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e.采用多岛遗传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求解;f.将步骤e中获得最优解时的设计变量值重新建模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最终得出最优解;g.使用步骤f中的最优解对MIRA直背模型尾部端面的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进行优化,观察模型底部和侧部的气流汇合流动形态和位置;h.在气流汇合中心区域设置喷射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4830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单板受力的加固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杆自动调换生产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