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与用户身份智能卡分离的通信使用办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1453.1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麟飞;彭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麟飞;彭辉龙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5/0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四川省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与用户身份智能卡分离的通信使用办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有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在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上安装有终端设备通信软件,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通过具有高安全级别的短距离通讯方式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个人数据的保护;当其中之一遗失或损坏不会造成用户数据丢失或被泄漏;可通过对应用户名及密码找回私密数据;2、可解决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物理尺寸兼容问题;3、为用户带来使用便利,当电量耗尽时,可使用其它设备进行对接,实现个人的私密通信;4、可解决通信采用了蓝牙方式,移动通信终端不能连接蓝牙耳机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通信 终端 用户 身份 智能卡 分离 使用 办法 | ||
【主权项】: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与用户身份智能卡分离的通信使用办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有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在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上安装有终端设备通信软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通过具有高安全级别的短距离通讯方式相连接; (2)当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首次连接时,需输入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出厂时提供的密码,当安全连接完成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将用户身份智能卡信息传输到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将接收的该数据以缓存的方式存在软件中,且将该程序退出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将启用后台线程保持该数据的连续有效缓存,当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下次时将自动连接,且不需要密码; (3)移动通信终端中安装的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获取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高级权限,改变了其常规的从本移动通信终端的卡槽中读取用户身份智能卡信息方式,而改为读取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中缓存中的用户身份智能卡信息,以进行通信; (4)当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缓存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上的用户身份智能卡的信息时,当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连接中断后,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软件将自动清除其读取到的用户身份智能卡信息,且将软件进行安全锁定,用户可通过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出厂时提供的密码来解锁移动通信终端的软件以查看其存储的信息,或使用所述密码将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与新的移动终端进行连接使用; (5)当移动通信终端与可穿戴且可识别用户身份智能卡的终端设备连接后,移动通信终端与传统的将用户身份智能卡安装到本机所实现的数据及语音通信一样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麟飞;彭辉龙,未经李麟飞;彭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9145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