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排放速率及浓度的多参数隧道通风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60861.0 | 申请日: | 2014-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5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兴;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7/18;F04D2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排放速率及浓度的多参数隧道通风控制方法,在隧道中从前至后依次分散布置多台射流风机,并逐段设有多个排风井,在每个排风井上均设有排风机;所述射流风机的控制方法为:采用控制器根据浓度检测值以及相应的设定值和控制域对射流风机的启停进行控制;所述排风井的控制方法为:由控制器根据浓度检测值、风速检测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计算值QNOx以及各自的设定值和控制域θ进行排风机的启停控制。本发明根据烟雾浓度CVI和CO浓度CCO控制射流风机和集中排风机的启停顺序,定量控制,能够避免集中排风机和送风机开启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排放 速率 浓度 参数 隧道 通风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排放速率及浓度的多参数隧道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中从前至后依次分散布置多台射流风机,并逐段设有多个排风井,在每个排风井上均设有排风机;所述射流风机的控制方法为:一)采用烟雾浓度检测仪和CO浓度检测仪检测隧道出峒口内侧的CO浓度值CCO和烟雾浓度值CVI;二)采用控制器根据浓度检测值以及相应的设定值和控制域对射流风机的启停进行控制:1)当出峒口内侧的CO浓度值CCO≥CCO,max或出峒口内侧的烟雾浓度值CVI≥CVI,max时,由隧道前端至后端顺次开启射流风机;2)当出峒口内侧的CO浓度值CCO<CCO,max‑θCO且出峒口内侧的烟雾浓度值CVI<CVI,max‑θVI时,由隧道后端至前端顺次关闭射流风机;其中:CCO:CO浓度值;CCO,max:CO浓度最大允许值;CVI:烟雾浓度值;CVI,max:烟雾浓度最大允许值;θCO:CO浓度的控制域;θVI:烟雾浓度的控制域;所述排风井的控制方法为:一)在排风井底部布置烟雾浓度检测仪、CO浓度检测仪、NOX浓度检测仪和风速检测仪,在各通风区段布置风速检测仪,在隧道出峒口内侧布置NOX浓度检测仪和风速检测仪;二)采用控制器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根据隧道出峒口和各排风井的断面面积Foi、检测的NOX浓度CNOx和风速voi,按照公式QNOx=CNOx×voi×Foi计算隧道出峒口内侧和各排风口氮氧化物排放速率QNOx;三)由控制器根据浓度检测值、风速检测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计算值QNOx以及各自的设定值和控制域θ进行排风机的启停控制:1)当出峒口内侧的QNOx≥QNOx,max,开启隧道最末端排风井的排风机;2)当出峒口内侧或已开启排风机的排风井的QNOx≥QNOx,max时,由隧道后端至前端顺次开启排风井的排风机;当任一通风区段的vi≥vmax时,开启该通风区段排风井的排风机;当出峒口内侧和所有已开启排风机的排风井的QNOx<QNOx,max‑θNOx,且任一通风区段vi<vmax‑θv时,由隧道前端至后端顺次关闭排风井的排风机;其中:Foi:出峒口或通风井的断面面积;vOi:出峒口或通风井的风速值;vi:隧道内某通风区段风速值;vmax:隧道内风速的最大允许值;θV:隧道内风速的控制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6086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松紧的电池放置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速滑轮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