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渗铪耐高温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0872.0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9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陆小会;王成磊;韦文竹;张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0/08 | 分类号: | C23C10/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渗铪耐高温奥氏体不锈钢是制备方法,是将奥氏体不锈钢试样和欲渗元素铪的源极分别放置在真空室内设置的两个阴极上,采用公共阳极并接地;利用辉光放电溅射、空心阴极效应、尖端放电技术,将铪以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的形式溅射出来,这些铪粒子团吸附于奥氏体不锈钢试样表面在高温下扩散进入内部,随工艺时间延长,形成含铪合金层。本发明是采用等离子合金化方法,将铪渗入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含有铬、镍、钛和铪的高合金层。该合金层成分易于控制并呈梯度分布,合金层与奥氏体钢基体为固态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不会剥落,是一种节约合金元素、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的新型高温材料制备方法,最高使用温度可达900℃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耐高温 奥氏体 不锈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表面渗铪耐高温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是: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有一层表面厚度为20μm~100μm且含有60%以上的高铪合金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奥氏体不锈钢试样经不同型号的水砂纸打磨,并用抛光机抛光;(2)用超声波清洗干净并烘干;(3)将试样和纯度为99.99%的铪板为源极置入真空室内设置的两个阴极上,设备接地并作为公共阳极;(4)抽真空小于5Pa,充入少量氩气,调节源极和试样电压、试样和源极起辉,进行10min以上的表面清理;(5)之后逐步提高电压,电流,升高试样和源极温度,到温后保温一段时间,保温结束缓慢冷却到室温;所述两个阴极的极间距20mm~80 mm,氩气工作气压20 Pa~100 Pa,保温温度 800℃~1200 ℃,保温时间2h~10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5087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