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旋翼涵道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027.9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安;董志岩;刘超;孟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12;B64C27/3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六旋翼涵道飞行器属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呈“X”型经各自的支架固接于承重圆盘,承重圆盘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中心的下方;主升力涵道机构Ⅰ经变速机构Ⅰ的变速器壳体Ⅰ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Ⅱ经变速机构Ⅱ的变速器壳体Ⅱ固接于飞行器支架另一端;调节涵道支架外端经支撑弯管与电机固接,调节旋翼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固接;调节涵道套于调节旋翼外侧,调节涵道中心与调节旋翼中心垂直方向同轴;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两个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发动机、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电机由飞控计算机控制;本发明飞行速率低、运载能力大、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适宜在低速大载荷场合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六旋翼涵道 飞行器 | ||
【主权项】:
一种六旋翼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由主升力涵道机构、调节涵道机构、飞行器支架(G)、承重圆盘(19)和飞控计算机(25)组成,其中主升力涵道机构由主升力涵道机构Ⅰ(A)和主升力涵道机构Ⅱ(D)组成;调节涵道机构由调节涵道机构Ⅰ(B)、调节涵道机构Ⅱ(C)、调节涵道机构Ⅲ(E)、调节涵道机构Ⅳ(F)组成;承重圆盘(19)经固定夹Ⅰ(12)、固定夹Ⅱ(13)、固定夹Ⅲ(18)、固定夹Ⅳ(20)固接于飞行器支架(G)中长方体框架的纵杆Ⅰ(55)和纵杆Ⅱ(56)中心的下方;固定夹Ⅰ(12)、固定夹Ⅱ(13)、固定夹Ⅲ(18)、固定夹Ⅳ(20)呈“X”型分布;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发动机(24)和飞控计算机(25)固接于承重圆盘(19)上;主升力涵道机构Ⅰ(A)中变速机构Ⅰ(J)的变速器壳体Ⅰ(38)固接于飞行器支架(G)的纵杆Ⅰ(55)和纵杆Ⅱ(56)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Ⅰ(A)中变速机构Ⅰ(J)的轴承座Ⅰ(37)固接于飞行器支架(G)的纵杆Ⅲ(57)和纵杆Ⅳ(58)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Ⅱ(D)中变速机构Ⅱ(K)的变速器壳体Ⅱ(43)固接于飞行器支架(G)的纵杆Ⅰ(55)和纵杆Ⅱ(56)另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Ⅱ(D)中变速机构Ⅱ(K)的轴承座Ⅱ(46)固接于飞行器支架(G)的纵杆Ⅲ(57)和纵杆Ⅳ(58)另一端;调节涵道机构Ⅰ(B)由调节涵道支架Ⅰ(1)内端经固定卡Ⅰ(12)与承重圆盘(19)固接;调节涵道机构Ⅱ(C)由调节涵道支架Ⅱ(2)内端经固定卡Ⅱ(13)与承重圆盘(19)固接,调节涵道机构Ⅲ(E)由调节涵道支架Ⅲ(3)内端经固定卡Ⅲ(18)与承重圆盘(19)固接,调节涵道机构Ⅳ(F)由调节涵道支架Ⅳ(4)内端经固定卡Ⅳ(20)与承重圆盘(19)固接;调节涵道支架Ⅰ(1)中部经支撑杆Ⅰ(11)与飞行器支架(G)的正方形框(62)一角固接,调节涵道支架Ⅱ(2)中部经支撑杆Ⅱ(14)与飞行器支架(G)的正方形框(62)二角固接,调节涵道支架Ⅲ(3)中部经支撑杆Ⅲ(17)与飞行器支架(G)的正方形框(62)三角固接,调节涵道支架Ⅳ(4)中部经支撑杆Ⅳ(21)与飞行器支架(G)的正方形框(62)四角固接;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发动机(24)、调节涵道机构Ⅰ(B)的电机Ⅰ(48)、调节涵道机构Ⅱ(C)的电机Ⅱ(49)、调节涵道机构Ⅲ(E)的电机Ⅲ(50)、调节涵道机构Ⅳ(F)的电机Ⅳ(51)由飞控计算机(25)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6802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锤冲击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溶剂可回收真空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