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透型薄膜压控变容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8872.1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霞;于仕辉;董和磊;许丹;金雨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7/06 | 分类号: | H01G7/06;C23C14/35;C23C14/06;C23C14/08;C23C14/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训成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透型薄膜压控变容管及其制备方法,在玻璃衬底(1)上依次设置有ITO薄膜(2)、BST薄膜(3)和ITO电极(4);所述ITO薄膜(2)的化学式为SnxIn1-xO,其中0.02<x<0.04;所述BST薄膜(3)的化学式为BaxSr1-xTiO3,其中x=0.3~0.7。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底电极ITO薄膜层、中间BaxSr1-xTiO3可调介质层(BST薄膜)和顶电极ITO层。本发明压控变容管的透过率≥70%;调谐率≥40%(100KHz),且器件稳定性好,为透明通讯和显示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优良的电子元器件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透型 薄膜 压控变容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全透型薄膜压控变容管,包括导电玻璃衬底和电极,其特征在于,在玻璃衬底(1)的上面依次设置有ITO薄膜(2)、BST薄膜(3)和ITO电极(4);所述ITO薄膜(2)即掺锡氧化铟薄膜,化学式为SnxIn1‑xO,其中0.02<x<0.04;所述BST薄膜(3)即钛酸锶钡基薄膜,化学式为BaxSr1‑xTiO3,其中x=0.3~0.7;该全透型薄膜压控变容管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1)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BaxSr1‑xTiO3靶材及ITO靶材;按BaxSr1‑xTiO3,其中x=0.3~0.7对应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BaCO3、SrCO3和TiO2,经充分混合后,压制成型,再置于箱式电炉中逐步升温至1150℃,并保温10小时,制得BaxSr1‑xTiO3靶材;按SnxIn1‑xO,其中0.02<x<0.04对应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SnO2和In2O3,经充分混合后,压制成型,再置于箱式电炉中逐步升温至1150℃,并保温10小时,制得ITO靶材;(2)将清洁干燥的衬底放入磁控溅射样品台上;(3)将磁控溅射系统的本底真空抽至P=1.0×10‑6~7.0×10‑6Torr,然后加热衬底至400~500℃;(4)在步骤(3)系统中,使用Ar和O2作为溅射气体,溅射功率为50~200W,进行沉积得到厚度为150~600nm的ITO导电薄膜电极;(5)步骤(4)停止后,使用Ar和O2作为溅射气体,溅射功率为50~200W,进行沉积得到厚度为150~400nm的BaxSr1‑xTiO3薄膜;(6)步骤(5)停止后,待衬底温度降至100℃以下时,取出制品,在氧气气氛炉中进行后退火处理;(7)在步骤(5)退火处理后的BaxSr1‑xTiO3薄膜上面,利用掩膜版,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厚度为100~600nm的ITO透明电极,制得全透型BaxSr1‑xTiO3薄膜压控变容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3887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