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段补偿原理的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2008.2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端;李乐;徐丙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段补偿原理的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该法提出比较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线路两侧测量点的时间差与混合线路各个连接点处行波传播到线路两侧测量点的时间差确定故障区段,再通过时间和距离补偿,将故障距离表示为故障区段端点到测量点的距离与故障点到该端点的矢量距离之和。相比于现有混合线路行波测距方法,本文方法适应性更强、概念更清晰、实现更简单,且实现了和传统均匀传输线双端测距算法的形式与物理含义的统一。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段 补偿 原理 电缆 架空 混合 线路 行波 故障 测距 算法 | ||
【主权项】:
基于分段补偿原理的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其特征是,比较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线路两侧测量点的时间差与混合线路各个连接点处行波传播到线路两侧测量点的时间差确定故障区段,再通过时间和距离补偿,将故障距离表示为故障区段端点到测量点的距离与故障点到该端点的矢量距离之和。对于结构较为普遍的包含n(n>1)段电缆和架空线的混合线路,具体步骤如下:①故障前,根据线路的具体参数,计算行波穿越混合线路中各段线路时的传播时间和行波从混合线路第i和i+1(i=1,2,……,n‑1)段线路的连接点或线路端点(第一段线路的端点编号为0,第n段线路的端点编号为n)处传播到线路两侧测量点的时间差
②当线路发生故障后,记录两侧测量点接收到故障初始行波的绝对时刻tS和tR,计算时间差ΔtSR,并与![]()
逐个进行比较;③若有
则可直接确定故障点位于混合线路连接点或线路端点,其到测量点的故障距离为
(Li为各段线路的长度);④若有![]()
则故障点位于第k段线路上。故障点到一侧测量点的距离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2200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端接传输线缆的引导支撑和套件
- 下一篇: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