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循环吸附式太阳能冷热联供真空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7827.X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飞;马兴龙;熊建银;冯朝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循环吸附式太阳能冷热联供真空管。双循环吸附式太阳能冷热联供真空管,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真空玻璃管(1)、位于所述真空玻璃管(1)内部的吸热管(2),位于所述吸热管(2)内的外、内双层吸附体(3)、(7),以及内吸附体(7)内的二次循环热管(8)和引流管(9);本发明采用内、外双吸附体,增加了吸附剂的吸附体积,同时减短了传热与传质距离;在内吸附体近中心处设有二次循环热管,解决了因吸附体对吸附质进行吸附时产生吸附热,和日照结束时吸附体中的高温余热无法及时散去而降低吸附体吸附能力的问题;并采用储热装置收集循环中产生的热量。 | ||
搜索关键词: | 双循环 吸附 太阳能 冷热 真空管 | ||
【主权项】:
双循环吸附式太阳能冷热联供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真空玻璃管(1)、位于所述真空玻璃管(1)内部的吸热管(2)、外吸附体(3)、内吸附体(7)、二次循环热管(8)和引流管(9);所述吸热管(2)的外表面喷涂吸收层,所述吸热管(2)的腔体内设有所述外吸附体(3)与所述内吸附体(7),其中,所述外吸附体(3)与所述吸热管(2)的内壁直接接触,所述外吸附体(3)与所述内吸附体(7)之间通过气隙支架(5)留有缝隙,所述气隙支架(5)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外网筛(4)和内网筛(6);所述内吸收体(7)内部设有二次循环热管(8)和引流管(9);所述吸热管(2)的一端与冷蒸汽导管(13)连接,所述冷蒸汽导管(13)穿过所述真空玻璃管(1)一侧的密封端盖(10)、冷室(16)接口处的连接法兰(12)与位于所述冷室(16)内的蒸发器(15)连接,所述蒸发器(15)上设有抽气阀(14);所述吸热管(2)的另一端与热蒸汽导管(17)连接,所述冷凝器(19)位于水箱(20)内;所述热蒸汽导管(17)与所述冷凝器(19)连接,所述冷凝器(19)设有汇液口(18);所述二次循环热管(8)的冷凝端与所述冷凝器(19)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引流管(9)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15)相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汇液口与所述冷凝器(19)相通;在所述密封端盖(10)与所述连接法兰(12)之间设有预紧弹簧(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7782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
- 下一篇:一体式太阳能强制驱动空气集热器